豆腐一向被視為「低脂」、「高鈣」的健康食品,除了茹素人士外,不少消費者,亦會進食豆腐來攝取蛋白質,籍以減少肉食,體現低碳生活。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40款豆腐,發現樣本的營養成分極參差,蛋白質及6種礦物質的含量高低差距由1.6倍至25倍不等;而且有部分預先包裝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測試結果不符,差距更超出食安中心指引的可容許界限,消費者選購時,特別是茹素人士更須格外留意,小心比對不同產品的營養標籤,確保可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成分。
是次測試包括34款預先包裝,及6款非預先包裝(即板豆腐)共40款豆腐樣本。其中預先包裝樣本可再分為8款硬豆腐及26款嫰豆腐,參考本港、內地、台灣、日本及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的標準,測試樣本的安全及營養成分。
蛋白質
豆腐主要的成分是水分及大豆,大豆含豐富的植物蛋白質。測試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符合CODEX有關豆腐的蛋白質成分要求(多過或等於每100克含3.5克)。但各樣本間的差距甚大,含量最高的樣本每100克含9.4克的蛋白質,與含量最低的樣本每100克含3.6克,相差1.6倍。
根據台灣《包裝豆腐》標準(CNS12729),硬豆腐及嫰豆腐應分別含多於8%及4.3%的蛋白質。在34款預先包裝的樣本中,硬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為6.5%,硬豆腐樣本中只有2款能達標;26款嫰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為5.9%,只有4款樣本稍低於標準要求;至於6款板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則為5.5%。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每100克含不少於6克蛋白質的食物,屬「蛋白質的來源」食物,當中每100克含不少於12克蛋白質則屬於「高蛋白質」食物。按此標準,40款樣本中只有17款達到「蛋白質的來源」食物的標準,包括5款硬豆腐和12款嫰豆腐,而沒有樣本屬「高蛋白質」食物。
茹素人士會以豆腐或其他豆類製品取代肉類,以吸收足夠蛋白質;亦有追求健康的人士,會以豆腐替代部分肉食。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一名成年男性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為65克,如果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進食700克豆腐(2.3盒)便足夠全日蛋白質所需;但是,如以含量最低的樣本計,則需進食1,900克 — 即相當於5盒(每盒400克),才算足夠。
礦物質
是次測試亦檢視了樣本的6種礦物質含量,包括鈣、磷、鎂、鐵、鋅及錳。雖然一般人認為豆腐含豐富的鈣質,不過是次測試發現預先包裝豆腐樣本的平均鈣含量的差距極為懸殊,由每100克含16至420毫克不等,相差達25倍。而板豆腐樣本的鈣含量普遍比預先包裝豆腐樣本的鈣含量為高,平均含量為每100克含122毫克,較預先包裝豆腐樣本高約一倍。相信是因為板豆腐樣本多以食用石膏(主要含硫酸鈣)為固化劑有關。
根據食安中心的《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只有4款(包括1款硬豆腐、2款嫩豆腐和1款板豆腐)屬「鈣的來源」食物(每100克含不少於120毫克),以及2款(包括1款硬豆腐和1款板豆腐)屬「高鈣」食物(每100克含不少於240毫克)。按預先包裝豆腐樣本的配料表,以上鈣含量較高的樣本均以硫酸鈣(calcium sulphate)或食用石膏(主要含硫酸鈣)為固化劑,兩者均含豐富鈣質。
至於其餘的5種礦物質,各樣本含量的高低差距由2至5倍不等;當中有12款屬「磷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105毫克),13款屬「鎂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45毫克),17 款屬「錳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0.5毫克)及2款屬「高錳」食物(每100克含不少於0.9毫克)。由於豆腐樣本的鐵及鋅的含量偏低,應以其他食物作補充,包括乾果、果仁及深色蔬菜等。
總脂肪
豆腐也被視為「低脂」食品,但測試結果顯示,各樣本的總脂肪含量由每100克含2至6.5克不等,最多相差逾2倍,當中只有1款硬豆腐,9款嫰豆腐及1款板豆腐樣本,能夠達到食物安全中心的「低脂」標準,即每100克含不超過3克總脂肪。雖然逾7成樣本不屬「低脂」食物,但豆腐內含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及總膽固醇的水平。
營養標籤
另外,消委會亦發現部分預先包裝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測試結果不符。以蛋白質為例,有3款樣本測試所得的含量較其營養標籤標示值低逾20%(分別低於標示值約22%、31%及39%),超出食安中心的《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的容許界限(20%)。樣本的總脂肪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的差距更大,有7款樣本檢測出的總脂肪含量較營養標籤的標示值高逾20%,相差由約36%至212%不等,遠超出食安中心的容許界限(20%)。
相關樣本已交食安中心跟進,也有個別樣本已停售及下架。 營養標籤資料錯誤有機會誤導消費者選購不合適的產品,特別是患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或骨質疏鬆的人士,消委會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提供正確的資料供消費者參考。
在食物安全測試方面,全部樣本通過重金屬及防腐劑測試,表現理想,只有2款非預先包裝樣本,被驗出微量的鉛(分別為百萬分之0.01及0.02),但遠低於《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訂明的最高准許濃度(百萬分之6);而所有樣本都沒有驗出含砷、汞、錫及8種常見的防腐劑。
消費者食用豆腐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 對大豆敏感的人士應避免食用豆腐;
- 由於豆腐的嘌呤(purine)含量較高,患有痛風的人士食用時要留意分量,應避免同時進食菇類、魚肉和內臟等高嘌呤食物;
- 坊間流傳豆腐和菠菜不能同時食用,因為豆腐及菠菜分別含鈣及草酸,兩者混合形成腎石;但其實大量及長時間同時進食豆腐和菠菜,才會有此風險;不過患有或曾患腎石的人士應分開食用豆腐 和菠菜,以免腎石復發;
- 有硏究顯示大豆內的植物性激素可能會干擾治療乳癌藥物的效果,因此患有乳癌並正在接受治療的人士,食用豆腐前應先諮詢醫生及營養師的意見。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