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汽車美容服務貨不對辦 萬元汽車鍍膜變一般打蠟

  • 2016.11.15

不少香港車主都希望將座駕打扮得光鮮亮麗,新興的汽車美容服務應運而生。這類服務收費並不便宜,但卻出現貨不對辦的情況。消費者委員會接獲投訴,指有洗車公司提供效能比聲稱差的汽車玻璃隔熱薄膜。更有公司收取車主過萬元的汽車鍍膜費後,卻懷疑只為車輛作一般打蠟。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美容服務時,需先全面瞭解其內容和效果,以免被不良商戶蒙混過關,提供貨不對辦的服務,招致損失。 

個案一:投訴人因A公司位於屯門的分店地點便利,一直使用洗車服務。會籍屆滿續約時,職員聲稱該店已續租及不會搬遷,投訴人因此簽下價值$7,400的2年會籍。豈料2個月後,A公司通知投訴人該分店已停業,並建議使用其他分店的服務。投訴人強調是基於職員聲稱不會搬遷才答應續約。A公司則回應指難以保證會員必定可於指定分店使用服務。投訴人認為有關安排構成不便,因此向本會投訴。

在本會介入後,A公司先後以延長會籍及贈送打蠟服務作和解條件,及建議安排上門洗車服務,均遭投訴人拒絕。最終A公司提出贈送1次水晶打蠟、提升投訴人會籍級別及延長會籍2年,並讓投訴人使用A公司及其伙伴公司的所有服務中心,投訴人接納有關安排。

個案二:投訴人瀏覽B公司的網站,得悉1款玻璃隔熱薄膜聲稱可隔熱達50%,收費$6,500,並附有證書及5年保養。投訴人認為價錢合理便預約服務,並將車輛交予B公司及即時全數付款,職員在投訴人要求下發出手寫單據。

投訴人在取回車輛時,發現車窗薄膜多處有氣泡及花痕,即時向職員反映手工欠佳但職員未加理會。投訴人唯有拍下照片並傳到玻璃隔熱膜代理商查詢。代理商回覆指B公司手工欠佳,需要重做。投訴人亦向代理商查詢證書上的玻璃隔熱膜型號,發現B公司使用的是較次等的型號,隔熱效能只有30%。投訴人要求B公司跟進,對方答應但一直未有實際行動,於是向本會投訴B公司營商不誠實及要求退款。

B公司向本會表示曾提議為投訴人重做服務但被拒絕,又指不會退款。本會向投訴人轉達相關回應,提醒投訴人若不滿意,可考慮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個案三:C公司向投訴人推銷新式汽車鍍膜,聲稱該物料塗層可妥善防止污染物侵蝕車身,令車身顏色保持亮麗。由C公司提供的介紹書內容上寫明「須在無塵工作空間進行」,投訴人認為服務專業,於是支付$11,700選購此服務。

當投訴人抵達C公司的指定服務地點時,發現只是一般停車場,並沒有所謂的「無塵工作空間」,於是向職員查詢。職員指因停車場不允許建獨立房間,所以只會在停車場進行鍍膜。投訴人於3小時後獲通知可取回車輛,這與產品介紹書列明過程需時最少10小時有異。投訴人其後發現車身有打蠟的痕跡,懷疑C公司未有提供汽車鍍膜服務,要求職員解釋。雖然獲職員答應跟進,但多番催促及等候兩星期後依然未有消息,於是向本會投訴及要求退款。

經本會調停後,C公司回覆只會收取一般清洗汽車及打蠟服務的費用,向投訴人退回$9,600。雖然投訴人接受安排,但不滿C公司的手法。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市面不少洗車及汽車美容服務,以預繳套票方式收費。一旦服務出現問題,消費者為免預繳的套票變為廢紙,往往只好接受公司提出的補救方法。消費者需注意,受租金上升影響,洗車公司可能搬遷或結業,令消費者迫於無奈到較遠的服務中心。消費者對於原先服務內容被單方面更改,難免會感到無奈。如打算大額預繳前宜時多加考慮。

另外在選購一些新興汽車美容產品或服務時,消費者不應單靠宣傳廣告的資料,可考慮參考代理商或生產商的詳細產品陳述,加以印證和瞭解是否物有所值,再作決定。

消委會亦提醒商戶,遺漏或隱瞞重要資料、或以不明確或含糊的方式提供重要資料的營業行為,導致消費者作出交易決定,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消費者一旦遇上不良營商情況,可向香港海關舉報或聯絡消委尋求協助。

以下為其他消費提示:

  • 車主有責任確保汽車內部景觀清晰及符合法定規格,於車窗張貼任何反光物料或薄膜均有機會屬於違例。如有疑問,應向運輸署查詢;
  • 切勿輕信口頭承諾,應要求銷售員在單據上清楚列出所購產品或服務的資料,並妥善保存單據,如有爭拗可作憑據;
  • 留意預繳式消費的風險,應仔細衡量商戶的營商狀況及信譽,並按自身實際需要購買,避免一次性預繳過多產品及服務。假如商戶結業,消費者要追討賠償有一定難度。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