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每星期進食3包或以上(每包90克)魷魚絲的習慣?
如果有,而經常食用的牌子又含高量砷的話,消費者委員會警告,可能有砷中毒的潛在危機。
砷是重金屬,長期攝入無機砷會損害皮膚,導致皮膚角化過度,以及慢性肝臟病變。
此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定,有足夠證據證實飲用水中的砷是人類皮膚及肺部致癌物。
消委會測試了65款肉乾食品,包括15款牛肉乾、14款豬肉乾、13款豬肉鬆、23款魷魚絲和魚乾,在市面不同零售點購得。
根據法例,魷魚和魚類產品的砷含量上限分別是每公斤10毫克和6毫克。測試發現8款魷魚絲的砷含量由每公斤12.7毫克至35.3毫克,一款魚乾含每公斤7.7毫克砷。
其中一款魷魚絲樣本的總砷含量達到每公斤35.3毫克。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委員會(JECFA)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的標準,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周不應攝入多於0.9毫克無機砷。
故此,每周進食3包(每包90克)每公斤含有35.3毫克砷的樣本,(估計其中10%是無機砷),已可能超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
消委會已將相關樣本資料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有關產品是否違反《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意見,只要長遠的攝入量沒有超出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偶爾超過標準不會構成健康問題。
由於魷魚絲和魚乾為乾製食品,水分大幅減少,影響砷原本在該食物的比例,在評估食物的砷含量是否超出法例標準時,可能須要考慮乾製過程中水分流失的因素。
此外,一款魷魚絲驗出含有過量苯甲酸(每公斤2,760毫克),另一款亦驗出含有超出法例標準上限的山梨酸。
苯甲酸引致急性中毒的機會不大。長期每日過量攝入苯甲酸可引致腸胃失調,如噁心、食慾不振和胃部不適等。患有哮喘、鼻炎和蕁麻疹的人士亦可能因攝入苯甲酸而引致病情發作。
14款牛肉乾、豬肉乾和豬肉鬆樣本亦檢出含有苯甲酸或山梨酸,但《食物內防腐劑規例》沒有列明上述食品中該兩類防腐劑的准許含量,這些樣本可能違反上述規例。該兩類防腐劑可能來自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醬油或其他調味料。
以上小食的鈉含量和糖分偏高。消費者應留意長期進食高鈉高糖食品對健康的影響,並須注意均衡飲食的重要。
所有樣本的微生物素質(需氧菌落計數、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類)都屬於「A級 滿意」。
測試還包括購自澳門的26款樣本(9款牛肉乾,11款豬肉乾、6款魷魚絲)。牛肉乾和豬肉乾樣本都是散裝產品。
基本上,澳門樣本的測試結果與本港的相若。與本地樣本一樣,澳門樣本的鈉和糖含量偏高,消費者不宜過量進食。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