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銀行關閉分行及增加收費對弱勢社群的影響

  • 2007.03.29

在銀行分行減少的情況下,要確保弱勢社群得到銀行服務,可能要考慮採用流動銀行。

消費者委員會建議銀行界研究在沒有銀行分行或自動櫃員機、或長者較多的地區,提供流動銀行服務的可行性。

消委會探討銀行減少分行對消費者的影響,提出以上建議。銀行分行在近年大幅減少,由2001年的1,463間減少至2006年的1,209間  - 減幅達17%或共254間。

在家庭收入較低的地區,例如觀塘、深水埗和天水圍(這研究的區域),問題最為嚴重。部分地區的差異極為明顯。

舉例說,人口超過45,000和擁有4個大型屋邨的觀塘區,只有一間銀行;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例如灣仔則每1,400人即有一間。

銀行關閉分行,居住在最受影響地區的居民(例如在藍田),一般人現在要步行3045分鐘,才到達某特定銀行,不再是以往的5至10分鐘。

消委會於今日(329日),發表研究報告「銀行關閉分行及增加收費對弱勢社群的影響」的結果和建議。

消委會呼籲銀行向消費者推廣使用自動櫃員機和其他自動化銀行的設施。

報告指出,將目前兩個自動櫃員機網絡聯網可能會遇到技術問題,但銀行業宜深入探討其可行性。

一些國家已實行了自動櫃員機網絡聯網,以澳洲為例,支帳卡或信用卡持有人,可以使用境內任何一個自動櫃員機網絡或支帳系統。

報告亦建議改用其他識別身分方式(例如指模或瞳孔),代替私人密碼(PIN)使用自動櫃員機。

此外,銀行應提供免費自動櫃員機服務予貧困、年老和傷殘等弱勢社群;並讓他們毋須同時購物,仍可在零售商舖付款處提取現金。

消委會亦在報告內建議,若客戶(特別是領取福利援助人士)因銀行關閉分行而需要轉換到其他銀行,銀行應提供協助。

在這方面,銀行業和社會福利署有需要研究簡化手續和對所須文件的要求給予一站式服務、方便客戶轉換銀行戶口。

研究發現低收入人士對銀行收費特別關注,但他們感覺沒有選擇餘地,因差不多所有銀行也收費。大部分人都不知悉部分銀行有提供豁免收費措施。

回應以上問題,消委會建議銀行業改善豁免收費措施的透明度,與及自動豁免合資格人士(即領取綜援及公共福利金人士)的收費。

其他減輕弱勢社群負擔的建議包括:豁免補發新卡或其他服務項目的收費,例如櫃位服務費,提供有限度的免費提款及轉帳櫃位服務。

在政府方面,消委會的其中一個建議是研究是否有需要仿傚其他國家為消費者設立基本銀行戶口。

在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地,法例確保消費者能得到基本銀行服務的權利。

金管局表示,鑑於一般銀行都豁免向弱勢社群客戶的收費,故此不存在市民無法獲得基本銀行服務的情況,但仍會繼續監察情況,有需要時會與行業跟進。

此外,政府應向銀行提供特別安排,吸引銀行到只有少數或甚至未有分行的公共屋邨開設分行,與及繼續研究郵局可否提供小額提款服務。

報告同時促請消費者選擇適當的戶口與及正確使用銀行服務,例如:減省不必要的戶口,避免要繳付費用;應因個人需要而選擇最合適的銀行戶口;學會使用自動櫃員機及其他自動化銀行設施。

消委會與金融管理局和銀行公會,討論報告書的研究結果和建議。

銀行公會已展開了社區教育活動,推廣使用自動櫃員機,並且會研究消委會提出的部分建議。

研究報告摘要已上載消委會網頁: http://www.consumer.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