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選擇》月刊第274期

  • 1999.08.16

兩牌子西瓜霜含過量水銀,市民小心選購

消費者委員會發現市面上兩牌子的西瓜霜含過量水銀。

西瓜霜主要用作治理口腔、咽喉、牙肉等部位的炎症腫痛,而散劑和一些片劑更聲稱兼治燙傷、出血等。

消委會共試驗了12個樣本,包括8個散劑和4個片劑,測試它們的砷、鎘、鉻、鉛、銻、錫和汞等7種重金屬含量。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售賣重金屬含量超過衞生署標準的藥物,即屬違法。

測試的大部分樣本都符合衞生署和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只有2個樣本的汞(即水銀)含量在一般及重症最高用量下,不合衞生署規定。

這兩個西瓜霜樣本都是散劑,汞含量分別為204-220ppm和5.9-7.82ppm。

首個樣本的包裝盒上只說明「直接噴到患處」,並沒有指明分量,但有指示「重症可在2至3小時後再噴」。故在嚴重情況下,每日最高可能會噴8次。而根據《實用基本中藥制劑手冊》的建議,西瓜霜的每次噴塗量是0.3克。由此計算,使用這樣本時最高每日汞攝入量,可高達490-528微克,是衞生署標準每日36微克的13倍。

第二個樣本如按產品標示日常使用分量計算,每日攝入汞量不會超出標準。但在重症下,製造商建議每日最高可能服8次,每次1克(1瓶),攝入汞47.2-62.6微克,亦超過安全標準。

汞和無機汞化物可引致急性中毒,徵狀包括嚴重刺激胃腸道、腹痛劇烈、腹瀉、昏厥等。而慢性中毒會引致口臭、舌痛、牙齒鬆脫、發熱、噁心、腹瀉等。

消委會已將有關2個有問題樣本的報告交予衞生署。

五款床褥不合防燃標準,其中三款屬PU泡膠,燃燒可釋放有毒氣體

消費者購買床褥時,很少會考慮到床褥是否防火。但消費者委員會進行的測試發現,市面上最少有5款床褥的防燃性能不足。

測試是以等同火柴的火燄,在床褥上試圖燃點,結果有5個樣本未能通過測試:

  • 一款彈簧床褥在燃點後悶燒超過1小時。
  • 一款非彈簧類床褥悶燒距離遠超越被燃點處的50毫米。
  • 3款PU泡膠(聚氨酯)出現不安全的高速燃燒。由於此類泡膠會釋放有毒氣體,令逃生困難,因此分外危險。

消費者使用這類易燃的PU泡膠床褥時,必須非常小心,切勿在床上吸煙。而床褥生產商亦應改良其產品的防火性能。

在緩慢燃燒香煙測試方面,把燃着的香煙放在床褥上,並檢查有否被燃點着,結果發現全部樣本都表現滿意。

這次床褥防燃性能測試是參照英國標準BS7177:1996的標準進行。這是當局考慮作為本地標準之一的規定。

此外,試驗比較了各床褥的軟硬度、結構耐壓程度和褥面不褪色效能。

結果發現,樣本與製造商標榜的實際硬度沒有多大關係。有些聲稱是「特硬」的樣本,實際比部分樣本還軟。

結構耐壓方面各樣本的表現懸殊。經過10,000次重覆施壓後,厚度是原來的78%至96%不等。一般來說,較硬的樣本普遍較耐壓,但亦有一部分較軟樣本的耐壓程度也不錯,而耐壓能力較差是PU泡膠的樣本。

報告的詳細內容請參閱今期(274期)的「選擇」月刊。

揭露橙皮脂肪和有關產品真面目

 常見於女性臀部和大腿凹凸不平的皮膚,是否真的由「蜂窩組織」引致?

八月分「選擇」月刊詳細報導了甚麼是蜂窩組織,包括聲稱能夠去除這些組織的產品。

究竟什麼是蜂窩組織?美容用品廣告所指的蜂窩組織或Cellulite,又稱橙皮脂肪或橙皮紋,通常是指見於女性臀部、大腿、手臂等部位,如橙皮般凹凸不平的皮膚。Cellulite見於法文及意大利文的醫學辭典,跟英文字Cellulitis意思一樣,是指蜂窩組織炎。醫學上「蜂窩組織炎」屬皮膚受細菌感染,常見的徵狀為「紅、腫、熱、痛」,跟美容界所指的「蜂窩組織」、「橙皮脂肪」並不相同。

部分美容界認為橙皮脂肪是由於水分和廢物在脂肪細胞內或周圍積聚而成,即使運動也無法排出;有些標榜針對蜂窩組織問題的美容產品甚至聲稱含特別配方,能消除橙皮紋。

在報告內消委會引述醫學界清楚指出,並無科學證明橙皮脂肪是由水分及毒素積聚而起,而成分跟其他部位的脂肪沒有分別,並不能用排走水分或毒素的方法消除。至於聲稱能去橙皮脂肪的乳霜和啫喱,由於含滋潤或收緊成分,用後皮膚看起來較平滑結實,但沒有長遠消脂效果,而一般潤膚產品也有此功能。

雖然按摩、電療及超聲波治療或可增進血液循環或刺激肌肉收縮,而包紮有固定組織的作用,但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方法有助分解脂肪。

有關的產品和美容治療都不便宜,消費者應該小心衡量成效,以免浪費金錢。其實最有效的改善方法是經常運動和有均衡的飲食,減少身體內的脂肪。抽脂手術後可望改善橙皮脂肪,但須由有經驗的整形外科醫生進行,並應先瞭解清楚效果及風險等。

使用冒牌手機電池風險大

手機用戶切勿選用價錢較平的冒牌電池,以免因少失大。

根據本地代理商提供的資料,冒牌電池在使用或充電時可能出現過熱,電池內的化學物質亦會洩漏,令手機受損。消費者委員會曾收到投訴,指一枚懷疑是冒牌手機電池在充電時熱熔。

今期的「選擇」月刊刊登了有關冒牌手機電池的報告,與及手機電池的使用守則。

冒牌電池的外殼、包裝及標籤仿真度甚高,即使是行內人士,單憑外表亦難以分辨真假。故此,消費者選購手機電池時應:

  • 光顧代理商的專門店、特約經銷商、網絡供應商或信譽良好的店舖;
  • 記緊索取及保留收據,上面應列明電池型號、購買日期、保養期、售價等資料;
  • 確保電池與手機及充電器互相配合。

此外,切勿把手機或電池與硬幣、鑰匙等金屬物品放在一起,以免碰到金屬端子造成短路或過熱。

據報台灣上月發生了一宗懷疑因電池短路引致的意外。放在手袋內的手提電話無故起火,令手袋及車廂坐椅都被燒毀。

 

274期「選擇」月刊的其他內容包括:

問題廣告報告全文 - 消委會進行了一次有關問題或誤導廣告的大型調查,研究了二千多個電視和報章雜誌廣告,結果發現超過5成的報章雜誌廣告有問題。

首個多用途車撞擊測試 - 詳細報告8款多用途車(MPV)和6款小型家庭房車的正面和側面撞擊測試,與及行人安全保障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