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電客戶諮詢委員周年晚宴演辭

  • 演辭
  • 2016.01.06

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
黃鳳嫺女士

Betty(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Paul(中電總裁潘偉賢)、各位客戶諮詢小組及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成員、各位嘉賓:

首先,多謝邀請我參加中電客戶諮詢委員周年晚宴。新年伊始,先祝大家新年進步,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消費者權益近年愈來愈受到重視,消費者的聲音不容忽視,不少商戶都會透過積極與客戶溝通,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中電在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說是先驅者。在消委會的倡議下,中電於1992年成立「客戶諮詢小組」,消委會的代表亦是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兩年後,中電再設立「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進一步加強與客戶溝通。不經不覺,今年已經踏入第24個年頭。

我向投訴部的同事查詢,消委會過去三年接獲有關中電的投訴數字,答案是數目少之又少,這正好說明中電的客戶服務相當出色,能有效排解糾紛。「客戶諮詢小組」和「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 除了擔當中電與客戶的橋樑外,亦支持中電關懷社區的工作,例如去年推出的「全城過電」計劃,以及其他支援弱勢社群的項目,都得到社會廣泛支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這是企業應該有的營商態度。

電力公司有責任為消費者帶來穩定的電力供應,除了穩定的電力,電力公司亦應該提供潔淨的能源。當然對普羅大眾來說,可負擔的電費同樣重要。另一個對電力市場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兩電的《管制計劃協議》將於2018年到期,政府將在今年公布新協議的細節。消委會認為政府及電力公司應藉此契機,著力推廣提升能源效益的工作,包括推行電力需求管理計劃,並提高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讓社會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參考外國經驗,日本在經歷3‧11大地震後,致力節省用電,例如關掉閒置電燈、電器、放寬工作服飾標準,以配合提升辦公室空調溫度等簡單的動作,結果全國能節省1成用電。德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由2000年佔6.3%,到2014年,短短的十多年間,就增加至3成以上,單計太陽能板就有近140萬塊,佔可再生能源發電總數的兩成以上。香港在環保方面必須急起直追,以應對近年不時出現的極端天氣。

在剛過去的聖誕節,香港的氣溫大約16至20度,冬日氣息欠奉。根據天文台的數據,去年11月的平均氣溫,較正常高出2.2度;英國氣象部門更預期,人為因素加上厄爾尼諾現象,會進一步推高今年全球的平均溫度。

空氣污染問題是另一個全球關注的議題,例如在北京,過去幾個月多次出現霧霾天氣,當局解釋極端天氣是元兇之一,而工廠和汽車的污染物排放亦是主因。空氣污染問題更由北京蔓延至南部地區,甚至台灣及更遠的地區亦受影響,這不但造成經濟損失,亦危害大眾的健康。

氣候及污染問題刻不容緩,早前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峰會,就如何遏止全球暖化危機達成歷史性、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各國同意將全球變暖上限設在攝氏2度以下,並努力控制氣溫升幅在1.5度以內。參與的地區會盡力做好本分,政府早前已表明香港一直有進取的減排目標,無論企業或是個人,都可以作出貢獻。

想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生活在美好的環境,大家都要出一分力。電力公司的責任,就是要盡最大努力去達致減排目標,使用低污染或潔淨能源;在個人層面,我們要多思考所做的每一個消費決定是否正確,對地球的傷害是否最低。這正正是消費者委員會一直推動的「可持續消費」概念。

究竟甚麼是「可持續消費」?它所指的是大家作為消費者,所用的服務或購買的產品,在滿足基本需要及提供更好的生活質素之餘,同時這些產品和服務,對環境的破壞最小,不會危及下一代,甚至好幾代人的生活需要。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責任消費」、「良心消費」,思考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正在「消費」地球的未來,令其他人的生活環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我嘗試從日常生活例子解釋一下「可持續消費」,例如消費者在購買食物時,可選本地或鄰近地區出產的食材,減少運輸食材所產生的碳排放;又例如減少家居用電,是其中一個消費者最容易做到的行動,其實中電亦有為不同行業度身訂造節能方案,和住宅客戶推廣節能措施。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實踐「可持續消費」的行動,看似微不足道,但集結大家的力量就可以改變世界。在新一年,我邀請在座各位消費者,努力實踐可持續消費,為地球、為下一代的生活環境一起努力。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