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選擇》月刊,報道消委會人員實地視察本地9個樓盤發展項目,發現全部有物業代理向準買家提供「自製」消耗表,內容包括推售單位的實用面積和售價等。消委會將消耗表的資料和發展商正式的銷售資料進行核對,發現部分內容出錯紕漏,買家如果單靠這些「自製」的消耗表,隨時做錯買樓決定。
「儲物室」變房
例如樓盤A,地產代理「自製」的消耗表內,錯將「一房連儲物室」的單位,標示為「兩房」單位,至於實用面積為303平方呎,而非「自製」消耗表列出的306平方呎。
售價報大近10倍
在樓盤B的「自製」消耗表內,地產代理錯將單位售價$5,433,000,寫成$54,399,000,令500多萬的物業即時升價近10倍,變成5,000多萬元。
報錯整座單位標價
在樓盤C的「自製」消耗表,錯將整幢5座E室共13伙的標價,由原來的$567萬至621萬,被錯誤標示為$480萬至524萬,單位價格相差最多近$100萬。
鑑於在物業銷售過程中充斥大量「非正式」的資訊,消委會建議當局,加強實地監察和規管業界的銷售手法,確保符合法例規定。消費者亦須小心查證資料內容,如發現與發展商提供的銷售資料內不符,應及早釐清,以免作出錯誤的買樓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