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1.12
  • 542期

慎防醫療中心低價體檢陷阱

慎防醫療中心低價體檢陷阱

近年有集團式經營的醫療中心,標榜旗下醫療網絡龐大、儀器及團隊專業,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除體檢,更有中醫、牙科、疫苗注射、美容等服務,看似方便消費者。然而,本會發現有醫療中心借低價體檢之名,推銷昂貴的療程,當中更有以弱勢社群為硬銷對象,情況令人關注。

總結及消費提示

首兩宗個案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未必能夠判斷職員推銷的療程是否合適及費用是否合理,亦有機會因消費者不善溝通或不懂拒絕而容易成為游說目標。本會認為案中公司職員利用消費者判斷能力或較薄弱,乘虛而入進行硬銷。個案一的消費者於大半年內接二連三地遭推銷購買多項療程,消費金額讓人嘩然!但療程到底有多切合其實際健康需要令人質疑。在個案二當中的涉案商戶聲稱消費者經已申報沒有長期服用藥品,但對於患有腦退化的長者而言,是否全然明白申報的用意及所申報之內容值得商榷;此外,職員陪同消費者到櫃員機提取現金亦非一般常見做法。
本會不時接獲關於時光共享公司、美容院或健身公司涉及不良營銷之投訴,對於有消費者於大型醫療中心遭遇相類似經歷,本會深表關注。本會特此警示提供醫療服務的公司務必自律,應以為消費者提供適切醫療服務為首要目標,並要規管旗下職員操守,尤其非醫療專業職員推銷醫療服務之手法。本會提醒商戶必須向消費者提供清晰及準確的陳述,如服務設有冷靜期,應將此重要資訊告知消費者,避免發生如個案三之情況。假若商戶於銷售過程涉及使用虛假商品說明、誤導性遺漏或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等不良手法,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 勿輕信免費或低價體檢宣傳招徠:網上廣告不時看見一些標榜「低價」或甚至「免費」的體檢服務宣傳,過往亦有商戶於電話推銷過程中聲稱與政府部門合作呼籲市民進行體檢,但實際與政府部門並無關係,消費者必須小心提防。消費者亦應留意此類低價或免費體檢可能僅以簡單儀器進行檢查,結果未必有其代表性或指向性。倘若商戶借機推銷其他療程,消費者無需急於決定,切勿為了享有稱聲的優惠而衝動消費。
  • 就體檢內容及服務提供者多作比較,並確定其符合專業資格:現時提供體檢服務的醫療中心、診所或私家醫院,一般會於網站載有各種體檢套餐內容及費用,消費者可以先作比較,以及向家庭醫生查詢。《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第633章)(《條例》)規管註冊醫生和註冊牙醫的私營執業處所,包括醫院、日間醫療中心及診所等私營醫療機構。政府現正按私營醫療機構類型的風險程度,分階段實施《條例》。市民如對私營醫療機構之牌照及規管有疑問,可瀏覽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辦公室網頁,及查閲私營醫療機構登記冊有關私營醫療機構的牌照資料(https://www.orphf.gov.hk/tc)。此外,就有關提供中醫服務方面,根據《中醫藥條例》(香港法例第549章)第108條,只有註冊及表列中醫方可在香港作中醫執業。任何並非註冊中醫或表列中醫的人士如在香港作中醫執業,即屬違法。如市民對中醫的執業資格有懷疑,可要求有關人士出示有關證明文件。註冊及表列中醫的名單,可瀏覽上載於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網頁(www.cmchk.org.hk)。
  • 按實際需要選用醫療服務: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一般消費者未必能掌握,亦切勿認為檢查項目越多越好,如不必要地進行健康檢查,除浪費金錢和時間外,亦可能引致不必要的擔心,甚或進行對身體有損害但不需要的入侵性檢查。因此,消費者應先聽取醫生專業評估及治療建議方為上策。此外,體檢結果/化驗報告亦應由醫生講解,以防非醫療專業人士錯誤解讀或誇大病情。家人亦應盡可能陪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消費者進行體檢及聽取報告,以策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