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方便有代價 解構自熱食物盒迷思

方便有代價 解構自熱食物盒迷思

冬天郊遊或居家不想下廚,又不想食外賣,想方便快捷吃一頓熱米飯,甚至來個一人火鍋?最近流行的自熱食物盒便可派上用場。在不用火、不用電的情況下,只需用水,等待15分鐘便可享用熱食,其原理是什麼?食用是否安全和環保?使用時要注意什麼?

有問有答

本會按樣本的使用指示,分別將5款樣本的食材加熱後,再以食物溫度計量度每款樣本的湯汁、米飯或菜餚的溫度。

結果顯示,有湯汁的樣本一般量得的溫度較高,平均約80℃,有米飯和菜餚的樣本量得的溫度則較參差,米飯樣本量得的溫度由約56℃至80℃,有菜餚或醬汁的樣本量得的溫度則介乎41℃至72℃。量得較低溫度的樣本並不需要撕開原有的包裝加熱,熱能需透過包裝傳至食物,亦有可能由於建議等候加熱的時間較短。

由於每款樣本的包裝、發熱包重量、食材種類、加水量和油分多寡各有不同,可能令量得的溫度有差異,表一列出的量得的溫度只供參考。

基於食物安全理由,熱食的貯存安全溫度應高於60℃,以避免細菌大量滋長。由於自熱食物盒建議的加熱時間約15分鐘,加熱後的食物宜盡快食用。吃剩的食物,也不應保留。

從產品的營養標籤資料及計算所得,每款樣本所提供的能量由341千卡(#2)至最高的1,166千卡(#3)。假設1位成年人每天需2,000千卡能量,即平均每餐只需667千卡,想減磅人士便要注意不要常吃太多高能量的食物了。

此外,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的總脂肪上限約是67克,而鈉攝取量則應少於2,000毫克。參考表一的計算所得,每次吃1整份樣本#3所攝入的總脂肪和鈉,均已超出世衞建議的每天攝取量;每吃1整份樣本#1所攝入的鈉,也超出世衞建議的每天攝取量,可能增加患上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2款樣本均含湯汁,食用時建議避免飲用湯汁以減少攝入過量總脂肪或鈉。消費者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提供的營養標籤資料,避免長期攝入過量高脂或高鈉的食物。

 

自熱食物盒的食材及其他包裝,一般不可回收。

自熱食物盒的食材及其他包裝,一般不可回收。

自熱食物盒在食用完畢後會產生不少的塑膠垃圾,不符可持續消費的概念。如在野外使用,應要愛護自然環境,帶走所有包裝和發熱包,及在適當的地方處置或回收。

發熱包使用後體積會膨脹,如果內裡的化學物質未耗盡而被隨意丟棄,萬一再次接觸水,可能再產生發熱反應。故此,應待發熱包完全冷卻後將其用膠袋包好,並放置在垃圾箱內。

塑膠內鍋和外鍋一般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所製,清潔後可放入塑膠回收箱內方便回收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