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3成燒味及鹵味樣本屬高鈉 進食1盒燒肉飯可超全日限量近2成

  • 2020.01.15

燒味和鹵味一向深受市民歡迎,無論打工一族日常午膳,以至晚飯飲宴,它們都是經常被點選的傳統廣東菜式。消費者委員會聯同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測試市面上100款燒味/鹵味食物樣本,發現33款樣本屬「高鈉」食物,當中包括全部10款紅腸樣本,而鈉含量最高的為1款燒肉樣本,進食一整盒約170克燒肉的飯盒,鈉含量便達2,400毫克,超出每日攝入限量近2成。測試結果亦顯示,5類燒味/鹵味食物屬「高脂」食物,並以燒鵝及乳豬樣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最高,進食一整盒約140克燒鵝的飯盒,其總脂肪含量已達到每日攝入限量近8成。

消委會強調,攝入過量的鈉有機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甚至可引致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等慢性疾病。消委會促請業界改良製作過程及轉變配料,循序漸進減少燒味和鹵味食物的鈉含量,並於供應這類食物時,將醬汁分開端上,讓消費者有較健康的選擇。

是次測試100款樣本涵蓋10類常見的燒味和鹵味,分別是叉燒、乳豬、燒肉、燒鵝、燒鴨、豉油雞、鹵水鵝、鹵水鵝腸、鹵水鵝腎及紅腸,以檢測樣本內的鈉、總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另外亦搜集和檢測了叉燒汁及鹵水汁的鈉含量。

鈉含量方面,紅腸檢出的平均鈉含量最高,每100克(即大約7至8塊)含1,000毫克;而燒鵝的平均鈉含量則最低,每100克(即大約4至5件)含240毫克。有33款樣本超出「高鈉」食物鈉含量參考水平(每100克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包括全部10款紅腸、7款燒肉、6款叉燒、5款鹵水鵝腎、3款乳豬,以及2款鹵水鵝腸的樣本,當中以1款燒肉樣本的鈉含量最高,每100克含1,400毫克。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以樣本檢出的最高鈉含量計算,進食一個含約170克燒肉的飯盒,單計燒肉的鈉含量已達2,400毫克,若進食時再添加叉燒汁,便可能攝取超過3,000毫克的鈉,超出每日攝入限量約5成。

檢測亦發現,每100克叉燒汁含1,600毫克鈉,而每100克鹵水汁則含2,200毫克鈉。測試模擬進食叉燒及鹵水鵝前,分別淋上叉燒汁及鹵水汁,結果顯示,叉燒的鈉含量會因此增加1成半,而鹵水鵝的鈉含量更大增近4成,若按此計算,在各樣本蘸汁後,會再多1款叉燒樣本及2款鹵水鵝樣本列入「高鈉」食物。消費者應注意,叉燒汁及鹵水汁的鈉含量甚高,若進食時以「汁撈飯」會進一步增加鈉的攝取量。

檢測中只有2款樣本可列為「低鈉」食物(每100克食物不超過120毫克鈉),分別為1款鹵水鵝腎樣本,每100克含110毫克鈉,以及1款燒鵝樣本,每100克含120毫克鈉。儘管如此,鹵水鵝腎及燒鵝樣本間的鈉含量差距,是各款燒味及鹵味樣本中最大,10款鹵水鵝腎樣本的鈉含量,由每100克含110毫克至1,100毫克,相差9倍;而10款燒鵝樣本的鈉含量,則由每100克含120毫克至480毫克,相差亦達3倍,反映業界有空間大幅減低燒味及鹵味食物的鈉含量。

至於脂肪含量,是次測試將各類燒味/鹵味的10款樣本混合再作測試,結果發現,5類樣本包括燒鵝、乳豬、鹵水鵝、燒肉及燒鴨的平均總脂肪含量均超過食安中心為消費者提供「高脂」食物總脂肪的參考水平,每100克含20克總脂肪的指標。其中燒鵝及乳豬樣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最高,分別每100克含37克及36克,換言之該兩類樣本的可食用部分有超過3分之1都是脂肪。世衞建議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66.6克總脂肪,若以總脂肪含量最高的燒鵝樣本計算,進食一個一整盒約140克燒鵝的燒鵝的飯盒,單從燒鵝攝取的總脂肪,便已達到每日攝入限量近8成。

乳豬及燒鵝樣本所檢出的飽和脂肪,同樣是各類燒味及鹵味中最高,分別每100克含12克及11克。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內「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消費者應減少有關攝取量。

燒味及鹵味是加工食物,大多按照廚房師傅的配方和經驗製作,是次測試結果反映業界不論在選取原材料、調味配方、製作過程等多方面,都有改進空間。消費者選購及食用燒味/鹵味時,應留意以下重點:

  • 注意進食分量,以輕量進食為佳;
  • 要求將醬汁分開盛載,並盡量減少蘸汁;
  • 去除食物的明顯脂肪,例如雞皮,以減低脂肪攝取量;
  • 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飲食,留意燒味及鹵味的鈉含量,小心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