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半單頭電磁爐未能通過全部安全測試 1款溫升超出標準上限須小心

  • 2019.12.16

冬天是吃火鍋的旺季,不少香港人更會使用電磁爐,安坐家中「打邊爐」。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市面12款單頭電磁爐,發現過半數樣本未能通過所有安全測試,其中1款的溫升超出標準上限;效能測試亦顯示各樣本的待機能耗表現參差,可相差逾4倍,而加熱速度亦有顯著差異,即使同為2,000瓦特的樣本,加熱每升水(由15℃至90℃)的時間由約3分半至4分半鐘不等,另有1款聲稱1,000瓦特的樣本更需時逾13分鐘。消費者選購前應留意產品的安全及效能,使用時須按說明書的指示,小心應用。

消委會與機電工程署合作,測試市面上12款座台式單頭電磁爐,包括9款闊度超過24厘米的普通電磁爐,以及3款闊度小於24厘米的迷你電磁爐。普通電磁爐樣本的額定輸入功率較高,6款為2,000瓦特及3款為2,100瓦特,而迷你電磁爐則由1,000至1,300瓦特。12款樣本售價由$279元至$699元不等,其中8款附送鍋連蓋或小茶煲。測試內容分為安全程度、效能表現和使用方便程度。

測試參考最新版本的國際標準IEC60335-2-9、IEC60350-2及GB21456,安全測試涵蓋樣本的結構、溫升及標示說明等項目,結果有7款樣本未能通過部分安全測試項目。

在溫升測試中,1款迷你電磁爐樣本的電磁線圈於正常操作時,量得超出75K的溫升標準上限,達108K,若線圈長時間運作,可能會加速絕緣系統老化,嚴重更可引致漏電斷路器跳掣。

測試亦發現,若已放置合適鍋具,2款輕觸式電磁爐樣本只需輕輕按動開關掣便會馬上加熱,未能符合必須於2個不同位置按鍵後,才可啟動煮食的要求。消費者使用相關產品時,須提防因誤觸開關掣而啟動加熱導致灼傷。

效能測試項目方面,12款樣本間量得的平均待機能耗差異頗大,由0.35瓦特至1.81瓦特。電磁爐於本月開始,已納入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12款樣本中有6款獲發或正在申請能源效益標籤,由2級至5級不等,部分樣本獲得較低評級是由於待機能耗較差,但其操作效率表現不俗。例如1款設有無線功能的樣本,雖然待機時耗電量最高,但該樣本的操作效率卻是樣本中最佳,達83%。如果按每度電$1.2計算,待機能耗最高的樣本,每年待機需$19電費。消委會建議消費者使用完畢後可將電磁爐的電掣拔除,支持可持續消費的理念,避免浪費電力。

測試亦包括加熱每升水的速度,各樣本以最高火力將水從15℃加熱至90℃的所需時間懸殊,由3分41秒至13分53秒不等,即使比較額定輸入功率同為2,000瓦特的普通電磁爐樣本,時間仍由3分41秒至4分38秒不等,相差近1分鐘;由於迷你電磁爐樣本的輸入功率較低,其操作效率及加熱速度明顯較普通電磁爐樣本遜色,其中1款樣本,加熱時間更長達13分53秒,表現欠佳。

電磁爐普遍內置不同烹調程式,或多個火力操控級別。測試評核各樣本「慢火」煮食的溫度操控,發現半數(6款)樣本的低火力溫度控制較弱,只獲3.5分或以下。使用後的爐面餘溫,測試結果顯示普通電磁爐樣本儲熱稍高,升幅可達70℃,若不慎觸碰有機會引致燙傷。

是次測試有8成(10款)樣本量得的實際平均輸入功率都低於聲稱的95%,偏差由6.1%至37.7%不等,當中6款樣本的差距高於10%,相關廠商應從速改善。

此外,2款樣本的發熱板上,高溫警告標誌的大小未符標準,其中1款的說明書同時沒有按要求列明安全標誌的意義;1款樣本未有印上雙重絕緣標誌;6款說明書欠缺特定警告字句,例如發現裂縫應立即停止使用、不應把金屬物件放於發熱板上和以外置式計時器操作電磁爐等。

檢視各樣本的說明書,發現4款沒有提供英文說明;1款樣本聲稱可使用直徑較其闊2.5厘米的鍋具,另有1款聲稱加熱效率可高達99%,內容欠合理。消委會敦促生產商提升產品說明的內容質素,確保資料準確無誤。

消費者使用電磁爐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 經常保持爐面清潔,切勿把雜物如罐頭或刀叉等放在爐面;

- 細閱説明書,選用合適尺寸的鍋具,放上鍋具前不宜插上或啟動電源;

- 若發現電磁爐面板出現裂紋,應馬上停止使用,並聯絡代理商維修或更換;

- 煮食後避免立即觸摸爐面,減低燙傷風險;

- 使用後應拔出電源,節約能源。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