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日食6粒喉糖達糖分攝取上限近5成 部分含藥物成分須慎服

  • 2019.07.15

市面上聲稱可以殺菌、紓緩喉嚨痕癢、腫痛的喉糖林林總總,可於藥房、超市或百貨公司等零售店購買,可見產品非常受歡迎。消費者委員會檢視市面上41款喉糖的標籤資料,發現當中有註冊西藥,也有註冊中成藥。部分樣本的標籤未有清晰列明每日服用上限以及服用方法;慎服警示也未及全面;而且,調查發現喉糖的糖含量與一般糖果無異,即使按食用建議量進食,每日攝取的糖分最高仍可佔攝入限量近5成。

消委會強調,獲得正確無誤的產品資訊是消費者的基本權利,當中以藥物更為重要,雖然喉糖含西藥的劑量很低,但因產品可隨意於零售店購買,消費者容易掉以輕心,若過量服用,對兒童、孕婦及哺乳婦女的健康影響尤甚。消委會促請生產商確保標籤內容準確及全面,讓消費者作出知情的選擇。

喉糖是可溶解於口腔或咽部的固體藥品製劑,以糖或一些調味劑和甜味劑作為基質,再加入一種或多種藥物,是用於治療口腔痛楚或咽喉感染的藥物。消委會檢視41款喉糖樣本標籤的資料,包括成分、聲稱、糖或甜味劑含量以及建議服用劑量。按各樣本標示的資料,當中10款屬於註冊西藥;1款為註冊中成藥;餘下30款屬一般食品。

10款為註冊西藥的喉糖樣本,9款含治療口腔或喉嚨感染的消毒殺菌成分,包括季銨化合物、2,4-二氯苄醇及戊間甲酚。當中1款每粒含0.25毫克地喹氯銨的樣本,沒有列明每日服用上限,參考英國一些含有該成分的藥物標籤例子,服用劑量為每日最多2毫克,即每日最多只可服用該樣本8粒,若消費者過量服用,便有機會出現舌頭或口腔痛;有專家認為6歲甚或10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服用地喹氯銨。

此外,4款同時標示含有2,4-二氯苄醇及戊間甲酚,能舒緩口腔和咽喉症狀。過量服用2,4-二氯苄醇有機會引致胃部不適及刺激中樞神經,而過量服用戊間甲酚則有機會出現面腫及呼吸困難。

除了消毒殺菌的作用,某些註冊為西藥的喉糖亦有止痛或抗過敏的功能。樣本中有4款含止痛成分,當中1款含有鹽酸氨溴索,有局部麻醉及消炎作用,同時具有化痰功效,不過,這成分可經母乳傳給嬰兒,哺乳期婦女要避免服用;另1款含有鹽酸苄達明的樣本,為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服用後可能會引致口腔灼熱或刺痛、噁心和嘔吐、頭暈及頭痛等副作用,若對非類固醇消炎藥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服用後可引致皮疹或喉嚨潰瘍,消費者在購買前應先諮詢藥劑師或其他醫護人員。

30款屬一般食品的喉糖樣本,雖然毋須如藥品般詳列成分的含量、服用量及服用方法,但需列出營養標籤資料,其中消費者須注意的是糖含量。檢視發現22款標示含有各類糖分,例如蔗糖、糖漿及蜜糖等,每粒糖含量由0.02克至3.8克不等,當中近半數(14款)樣本的糖分佔總成分7成或以上,更有3款樣本每粒含糖量超過3克。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建議,游離糖的攝入量應少於每日能量攝入量的10%,以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計算,游離糖的每日攝入量應少於50克。以糖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若每日早、午、晚各進食2粒含3.8克糖的喉糖,便已攝取22克糖,達到游離糖每日攝入限量的4成半。

檢視的樣本中,有7款標示不含任何糖分,1款每粒僅含0.02克糖,其實這些喉糖都使用了俗稱代糖的「糖醇」或「甜味劑」,例如異麥芽酮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據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網站的記載,每天服用20至30克異麥芽酮糖醇便有可能出現通便的效果。

調查亦發現有2款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成分表所列的資料不吻合,其中1款的營養標籤標示該產品的糖含量為0,但其成分表的首二位所列的成分分別是糖和糖漿,反映其標籤的準確性成疑。消委會已將樣本資料轉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13款一般喉糖食品樣本標示含有蜂蜜或蜜糖,可作緩和劑舒緩喉部不適,減低刺激感。由於蜂蜜有機會被肉毒桿菌孢子污染,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成人的健康風險較低,但給嬰兒口服會帶來較高風險,樣本中僅2款列有2歲以下小童不宜食用的警告字句,1款表示未滿3歲不宜服用,還有1款建議6歲以上才服用,家長必須小心。

喉嚨痕癢、腫痛的成因複雜,服用喉糖只能紓緩症狀,若沒針對引起喉嚨痛的原因加以治理,只會延誤病情。消費者在選購及服用喉糖前,必須認清成份,又應留意以下重點:

- 留意包裝上是否列有香港藥劑製品註冊編號或中成藥註冊編號,了解當中成分是否適合自己食用,孕婦、哺乳婦女或遇有疑問,應先諮詢藥劑師或醫護人員;

- 服用含藥性喉糖時,必須遵循標示的建議服用劑量,避免誤服或過量服用帶來的健康風險;

- 喉糖只能舒緩症狀,治標不治本,對於持續出現的喉嚨痛,應由醫生或中醫師進行詳細診斷及處方合適治療方法,切忌諱疾忌醫;

- 喉糖多以糖或甜味劑作為主要成分,經常大量進食容易導致蛀牙及肥胖等健康問題。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