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6成超市貨品總平均價格錄得上升 食米及茶包總平均售價升幅逾1成

  • 2019.04.15

香港超市林立,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在超市購買日常食品和日用品。消費者委員會公布年度超市價格調查,230項較受歡迎貨品在4間大型連鎖超市去年的總平均售價(詳細分析劃分為12大類和50小組),整體較2017年上升1.4%,升幅較同期通脹率(2.4%)低。然而,12大類貨品中,超過9成的總平均售價均錄得上升,其中以「即飲飲品」錄得的升幅最高(4.4%)。以小組計算,「食米」的總平均售價上升高達10.7%,估計對一般家庭的支出影響較大。此外,部分貨品組別中,同一組別各款貨品的最高及最低平均價格的變動幅度可相差逾2成。消費者要精明消費,購物前宜貨比三家。

是次調查涵蓋的貨品由2017年的200項增加至230項,貨品再劃分為12大類,包括糧油食品、即飲飲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等。貨品組別亦由45組增至50組,新增的組別包括「香口膠/薄荷糖」、「即食/沖調甜品」、「蜜糖/沖調飲品」、「牙刷」和「保鮮袋/抹紙」。

若按貨品組別比較,50組貨品中有38組的總平均售價錄得升幅,介乎0.1%至10.7%。以「食米」和「茶包」兩組的總平均售價升幅最高,均超過1成。「食米」組別內8款食米的平均價全部都上升,升幅由6%至15.6%不等,錄得雙位數升幅的佔一半(4款)。

調查發現同一組別中,不同貨品平均售價變動差異可以很大。以「成人奶粉」為例,該組別總平均售價升幅為4.9%,但組別內3款貨品中,1款錄得18%的升幅,而另外2款則錄得0.3%及4.5%的跌幅;「茶包」 組別內的3款貨品,其中1款的升幅達23.5%,而升幅最少的1款卻只有0.7%;另一例子是「即食/沖調甜品」組別,該組別總平均售價上升5.5%,但3款貨品中,1款啫喱粉錄得23.8%的升幅,餘下2款的平均售價只分別微升0.9%及維持不變。

近年不少追求健康的消費者喜歡喝豆奶及吃豆腐產品,是次調查顯示 「豆奶」組別的總平均售價較2017年上升8.8%。調查的3款豆奶中,屬同一品牌的2款豆奶的升幅逾1成,而另一品牌則上升2.9%。至於「豆腐」組別的總平均售價於過去2年持續上升,2款貨品的平均售價在2018年分別上升8.7%和4.1%,其中1款同樣涵蓋在2017年及2018年的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的貨品,繼2017年上升4.5%,在去年再上升8.7%,過去2年共上升逾1 成。

急凍食品組別的價格亦逐步上升,該組別的總平均售價分別於2017年及2018年上升1.9% 和6%。組別內涵蓋的10款急凍食品,平均售價在2018年上升0.9%至12%。當中2款同一品牌的急凍雞翼,平均售價漲幅逾1成。另外,1款水餃的平均售價升幅亦達9%。去年底一度傳出因生產商申請破產,而在本港掀起搶購潮的1款雞肉腸,其平均售價亦分別於2017及2018年上升5.3% 及5.6%。

「衞生紙/盒裝紙巾」、「家居清潔用品」、「保鮮袋/抹紙」和「洗衣用品」都是各家庭常備的日常用品,其總平均售價的升幅亦頗顯著。以「衞生紙/盒裝紙巾」組別為例,2018年該組別的的總平均售價較2017年上升4.6%,而「家居清潔用品」、「保鮮袋/抹紙」和「洗衣用品」的總平均售價則分別上升4.3%,3.3% 及1%。

是次調查新增「牙刷」組別的總平均售價在2018年下跌2.5%,是年內跌幅最大的貨品組別,涵蓋的3款牙刷的平均售價下跌0.7%至3.6%,該組貨品亦是年內唯一錄得全組貨品平均售價下跌的組別。另外,「穀類早餐」的總平均售價下跌2.4%。組別內的4款貨品中,2款的平均售價分別下跌3.6%及6.2%,但其餘2款的平均售價分別上升0.3%及3.9%。

消費者委員會自2005年起發表年度超市價格調查,以大型連鎖超市的掃描數據為基礎,讓消費者比較不同牌子貨品的價格和到不同店舖格價,以增加市場價格的透明度,方便消費者作精明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