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款肥皂泡玩具帶致病菌或微生物含量較高 留意產品期限減風險

  • 2017.05.15

在陽光下五彩繽紛的肥皂泡,深受大人和小孩歡迎。然而肥皂泡玩具可能含微生物或致病菌,其風險不容家長忽視;消費者委員會抽驗12款市面較常見的肥皂泡玩具,2款樣本檢出微生物總量較高,當中1款更檢出致病菌,檢測結果已轉交海關跟進。消委會提醒家長,選購時宜留意產品標籤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使用期等相關資料,開封後應盡快用完;接觸肥皂泡溶液後,應盡快清潔皮膚和衣服,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12款樣本在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玩具店和文具精品店購買,當中包括傳統款式(4款)、補充裝(2款)、電動或手動的肥皂泡槍(4款)及劍形或筆形的肥皂泡玩具(2款)。

測試參考歐盟玩具安全指令及歐洲藥典,檢測各樣本的衞生安全情況。結果發現2款樣本肥皂泡溶液的好氧性微生物總量,分別為每克4,600CFU和5,200CFU,超出歐盟玩具安全指令中由指定機構NB-Toys提出的建議限值(即每克/每毫升1,000CFU)。

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研究報告指出,兒童若不慎接觸到微生物總量超標的肥皂泡玩具,例如觸及眼睛,或未有洗手便進食,有機會出現細菌感染,例如眼睛發紅、結膜炎、喉嚨紅腫、皮膚過敏、腸胃炎及發高燒等症狀。

除微生物總量較高外,其中1款樣本更同時檢出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意大利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兒童接觸帶有銅綠假單胞菌的肥皂泡玩具後,出現下肢疼痛、喉嚨痛和高燒等症狀,其後經血液檢測後均證實患上細菌性敗血症(bacterial sepsis)。

消委會提醒家長,若肥皂泡帶有該致病菌,或會對身體不適、免疫力較差、或患有嚴重疾病,例如原發性免疫缺憾、白血病,或最近曾接受化療,及身體有傷口的兒童,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感染。

肥皂泡玩具受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起因包括生產商使用密封能力較差的包裝物料、儲存環境不當、肥皂泡溶液中的防腐劑失效所致等。目前本港法例或玩具安全標準均沒有規定玩具和兒童產品需在標籤上標示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使用期限等資料。消委會建議生產商明確標示上述資訊,方便家長選購較近期製造的產品。

另外部分肥皂泡溶液加入了甘油或糖漿等容易增加微生物滋生的物質,又或添加了容易令皮膚產生敏感反應的防腐劑(例如簡稱MIT的甲基異噻唑啉酮)等,家長不應掉以輕心,須留意兒童玩耍後有否不適,包括出現敏感反應等徵狀。

消委會對兒童玩耍肥皂泡玩具有以下建議:

  • 選購較近期製造的產品,檢查包裝是否完好,開封後應盡快用完。
  • 家長應陪同幼童玩肥皂泡玩具,避免幼童誤飲。
  • 家長應教導兒童玩耍的安全,尤其玩耍手槍款式的肥皂泡玩具時,切勿指向其他人的面部,以防傷及眼睛,增加他人皮膚和眼睛接觸肥皂泡溶液的機會。
  • 玩耍肥皂泡玩具後須盡快清潔雙手和曾經接觸溶液的衣物和皮膚。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