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與時並進掌握年輕消費新模式
家校協力培養智醒消費新一代

與時並進掌握年輕消費新模式
家校協力培養智醒消費新一代

隨著科技的急速發展及社會觀念的變遷,現時的中小學生在消費方面的「自主權」,明顯超越其父母的少年時代。數十年前的學生,普遍靠父母每星期給予有限的零用錢,買些汽水和零食已經樂透半天。反觀現在的學生每人最少有一張八達通,隨時隨地「嘟一嘟」,可能連自己花了多少錢亦沒有概念。部分父母更可能讓子女掌握電子支付工具的密碼,變成「無底深潭」。本會亦曾接獲投訴個案,指一名13歲男童登入母親的銀行戶口並轉帳至電子支付工具,用來「課金」購買虛擬道具,短短20天便花掉9萬元。如何培育孩子有正確消費觀念均是不少家長給自己的一項功課。

編者的話

若要誘導孩子,必先充分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虛擬世界在現今中小學生的生活中,不僅提供娛樂,還成為其中一個主要消費渠道,家長們有時或難以理解為何子女會作出與自己年幼時有所不同的消費決定。本會剛於7月8日舉行的第二屆「智醒消費學堂」頒獎禮,正好讓成年人有機會從中學生的視角了解他們眼中的消費議題。今屆反應踴躍,有163 間學校、超過 29,000名學生參加比賽,較首屆增加16%。當中獲選參加「消費.智專研」專題研習比賽的50組隊伍,透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親身體驗等方法搜集資料,題材方面亦非常廣泛,不少是圍繞著他們這個年齡層最熾熱的消費潮流,包括扭蛋與夾公仔經濟、搶購卡通人物公仔熱潮、追星文化、遊戲「課金」等。各組學生以多角度思考、了解和分析消費者的心理、處境和行為模式,或探討科技為消費者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從而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其中同時奪得初級組亞軍及「最具話題流行消費獎」的考察題目,相信是很多父母聞所未聞、近年深受中小學女生青睞的「乙女遊戲」。遊戲以一個女主角跟多個男性角色展開浪漫劇情為主軸,當中的付費道具及其衍生的周邊產品,均展示出強勁的「她經濟」實力。

許多家長面對既多樣化又陌生的消費模式,無法理解之餘更或會認為這類消費是浪費,因此引起親子之間的衝突。其實中小學生的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交需要及朋輩影響的驅動,例如網上遊戲的玩家可以透過聊天系統、組隊等功能,與其他玩家互動。若要提升在同儕中的地位,自然要「課金」購買道具,增強自己的實力。同樣地,一起追星、出席應援活動、出錢出力製作應援物、千方百計搶購演唱會門票等,均是朋輩之間美好的集體回憶。

除了社交需要,很多學生面對學業壓力、家庭矛盾等情況時,某些消費行為或成為他們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例如扭蛋、夾公仔、「抽盲盒」等玩意所帶來無法預測的驚喜及「揭盅」時的刺激感,能夠讓人暫時感到快樂,這種短暫的滿足感往往使學生們不斷重複相同的消費行為,甚至出現沉迷的情況。在頒獎禮上正式首播、由一班專科醫生組成的St John Band 專誠為「智醒消費學堂」製作的主題曲《消費智惜揀》,當中一段Rap歌詞「話買就買  愉快轉眼即逝、用錢幣   投放數以千計、怕昂貴  但買到個安慰、搞到屋企好細冇位擠」,正正點出這種追求一刻快慰的消費行為及所帶來的後果。

培養中小學生理性消費的觀念至關重要,必須由家長、學校及社會多方面合作,從多角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態度。家長應該主動引導子女分清楚甚麼是「需要」、甚麼是純粹「想要」,一起思考並協助他們制訂合適的消費計劃。學校亦可加強對學生的理性消費教育,讓他們從小了解金錢的來源與消費的基本原則,幫助學生在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中找到平衡,減少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然而,對年輕人來說,朋輩的一句說話,往往勝過父母師長的千言萬語,因此本會即將於2025/26學年推行「消費‧智傳人」大使計劃,將從學校中招募熱誠積極的學生擔任消費教育大使,於所屬學校及社區協助本會進行消費者教育工作,達到薪火相傳的目的。各界必須共同努力,透過開放和切合現今年輕人溝通方式的引導,才能教育年輕一代做出更理性、更精明的消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