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響應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消委會呼籲官商民攜手應對全球塑膠污染

  • 2021.03.15

香港生活事事講求「即食」和用完即棄,是典型「拋棄型社會」(Throw-away society),儘管多年來社會提倡減塑之聲不斷,相比其他國家或地區,其成效仍有待改善。政府的膠袋徵費實施至今已近12年,然而本港廢塑膠棄置量仍然高企堆填區第3位。塑膠污染問題關乎每個香港人,必須由政府、商界及消費者三方攜手應對,實行全民減塑:政府可借鑑各地相關政策和經驗,以立法及創新方式鼓勵市民身體力行;商界亦可透過研發、生產或採購可替代塑膠的環保產品,從源頭減塑;消費者則需改變生活習慣,向塑膠說不。

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 2019的統計數字》,2019年棄置於本港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為404萬公噸,廚餘及廢紙分別佔第1位(30%)及第2位(24%),廢塑膠則排第3,其棄置量為每日2,320公噸(21%)。在每日送到堆填區棄置的廢塑膠當中,大部分都屬於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包括食物包裝、即棄餐具、膠袋、膠水樽等,單單膠袋每日已經有768公噸,而不同種類的膠水樽和即棄塑膠餐具則佔440公噸。2019年被棄置的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膠樽,數量非常驚人。

廢塑膠於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而且分解過程有機會釋出有害物質,影響堆填區附近的生態環境,動物誤當為食物進食後導致死亡,同時微塑膠有機會經海洋生物進入食物鏈中。去年消費者委員會首次在海鹽樣本檢出多種微塑膠,為人類大量使用及棄置塑膠製品敲響警鐘。雖然進食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仍未有定案,但微塑膠會吸附有害化學物質及釋放微塑膠內的添加劑,為健康帶來風險。

塑膠污染是全球正在面對的問題,國際消費者聯會(Consumers International)將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的主題定為「應對塑膠污染」(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消委會響應號召,呼籲政府、商戶和消費者正視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身體力行,源頭減廢。

綜觀其他地方已相繼立法,逐步禁止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例如歐盟將於2021年開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即棄餐具等;加拿大將於2021年開始禁止使用6種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包括即棄膠袋、吸管、即棄餐具和食物盒等);內地亦已於今年元旦日起,全面禁用即棄膠飲管,真正達至源頭減廢。香港於減塑方面的立法至今只有「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以及上月才剛開始公眾諮詢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消委會建議政府借鑑各地相關政策和經驗,推出更多減塑措施,「源頭減廢」和「塑膠回收」需雙管齊下,除了立法,更可以創新的方式鼓勵大眾身體力行減塑。

至於回收方面,本港廢塑膠的回收率只得8%,遠低於紙張的35%和金屬的91%,而且跟全球的整體廢塑膠約18%的回收率相比,香港的廢塑膠回收措施的成效遠低於國際水平。箇中除了因為不少塑膠物料的密度低,令貯存及運輸廢塑膠的成本增加,以致回收成效不高,另一原因是現今的塑膠物料種類繁多,但不是每種都能夠回收重用,增加回收計劃的難度。政府可進一步加強利用創新科技和其他誘因鼓勵消費者回收廢塑膠,例如環保署剛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的逆向自動售貨機(簡稱為「入樽機」)先導計劃,除了回收塑膠飲料容器,更為每個塑膠飲料容器即時回贈$0.1予消費者,更可將回贈化成慈善捐款,便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措施,本會期望政府加緊監察成效和擴大計劃的時間表。

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商界及大型機構除了全面配合政府的減塑政策外,若能發起環保減塑措施,定能起帶頭作用,令消費者更易實踐可持續消費。不少產品製造商近年開始研發和推出環保新產品的設計,包括可生物降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或天然物料,例如以竹等材質取代單次使用塑膠製品,實行源頭減廢。此外,供應商推行的產品回收計劃,在減少原材料對環境影響的同時,亦為消費者提供回收渠道,甚至有折扣優惠,既環保又有利消費者,未來,期望會有更多供應商效法。

消費者方面,根據本會於2016年發表的《促進可持續消費 共建美好將來》報告,「不容易獲得」和成本考慮,是受訪者不願意購買環保或可持續產品的原因之一,突顯出「知易行難」是導致塑膠垃圾及污染問題的關鍵。消委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涉及可持續消費的教育、研究和倡議,致力喚醒社會各界對塑膠污染問題的關注。其實只要簡單改變生活習慣,從日常生活開始與「塑膠」「絕交」,真正達至知行合一,為環保出一分力。以下是一些簡單又可行的走塑方式:

- 購買外賣食物或飲品時,可以自攜水樽、可重用餐具、食物盒和購物袋,盡量避免使用即棄的膠袋、膠樽、膠餐具、膠飲管等;
- 購買清潔用品和其他日用品時,盡量選購補充裝的貨品,既便宜又可減省不必要的包裝;
- 購買日用品和食品時,可考慮到無包裝超市或商店購買,免卻不必要的包裝;
- 平時在家中可改用肥皂清潔雙手,相比起洗手液及沐浴露,簡單包裝(甚至無包裝)的番梘更有利走塑,而且重量比含水份的皂液輕,減低運送時的碳足跡。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