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二十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見證20年消費文化轉變 預視未來消費處境

  • 2019.07.16

「第二十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下稱「報告獎」)頒獎典禮今日圓滿結束,今年適逢消費者委員會成立45周年,加上「報告獎」設立20年的大日子,特別增設「二十周年消費文化大獎」,正好為「報告獎」作一個小總結,同時展望未來,預視我們未來將會面對的消費處境。

「報告獎」由消委會與教育局合辦,自1999年設立而來一直深受教育界的支持,今年共有776隊、超過3,000名來自78間學校的同學參與,而累計20年,曾參與「報告獎」的更多達358間學校,合共76,000多位同學。

消委會主席林定國資深大律師提到,設立「二十周年消費文化大獎」的目的:「鼓勵同學藉着回顧過往20年的消費文化轉變,對身邊的事物、消費處境作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一如以往,不少同學的報告發人深省,他們不單單回望了過去不同年代的消費文化,更預視了未來。」他舉例,兩組得獎同學都是透過日常生活經常見到的事物──八達通及手機遊戲,比較以往及現時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從而分析消費文化的演化,進而思考科技發展或會令未來消費者的選擇變得愈來愈少。

頒獎禮的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致辭時表示:「『報告獎』透過專題研習的模式,讓學生深入探究與本地消費文化有關的課題,這學習經歷幫助學生達致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技能的綜合運用。」他又稱,「報告獎」的探究內容和方法,亦配合中學課程的內容及教學,幫助學生培養理財素養,在學習儲蓄和財富管理等概念時,也認識消費者的權益和責任,並在消費時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明智的消費抉擇。

「報告獎」一直鼓勵同學自行挑選有興趣的消費議題進行多角度探究,透過實地觀察、訪問、親身體驗及測試等,讓他們有機會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消費行為,從而建立正確的消費價值和態度。

參與活動多年的老師均表示,「報告獎」既可豐富同學的閱歷,更能鍛鍊及提升他們於研習考察、溝通觀察及思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正是在這種親身考察、發問和分析的過程中,同學有機會嘗試以多元角度思考,以敏銳觸角觀察社會,發現及反思社會上不同的面貌和價值觀。

有參加的同學就從研習的過程中,領悟到一直以來未曾思考過的問題──今天科技的美好,讓我們隨時隨地擁有大量消費「選擇」,琳琅滿目的電子商店、電子貨幣、電子玩物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網購帶來的便利,原來亦同時在消費著我們的私隱,消費者在網上的足跡正好讓商戶「參考」,然後我們在網上見到的廣告、商品推介,都變成了「被預設」的選擇,引發同學們思考,現今的消費者究竟真的是多了選擇嗎?

今年一共頒發77個獎項,一如以往,一眾得奬同學在台上分享非一般的考察經驗,他們的報告,為本地消費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源,更重要是他們在考察過程中,一直參與重新建構這個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消費態度,不少作品更包含了同學們對未來消費文化的預視,成為走得最快、最真實的消費者教育素材。

評審工作由15人組成的評判小組及30多人組成的初審團隊共同肩負,成員包括消委會主席及總幹事,及來自各專業組織及學術界別人士。

明年「報告奬」的詳情將於今年9月公布,消委會將繼續舉辦一系列講座、培訓工作坊和諮詢面談會,以提升參加者的創意、思考、觀察和分析能力,並加強學生對「專題研習」技巧的掌握。

 

部分得獎作品簡介

二十周年消費文化大獎、高級組亞軍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十年》

十年前,一份消費文化考察報告探討了消費者使用八達通的知情權、選擇權和責任。2019年的今天,市面電子貨幣、網上付款等模式多如繁星,這三個「權」、「責」有何變化?當資訊科技為網上購物及查閱消費記錄帶來便利;電子支付卻又進一步令金錢變得無形。大數據與消費的結合,怎樣衝擊我們的私隱權和自主性?當所有的消費已「被度身訂造」,消費者還有選擇嗎?

 

「消費文化考察」組別

高級組冠軍、優異選題獎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在消費社會中窺見包容》

25元一個麥樂雞餐=一餐溫飽?6元一杯汽水=溫習地方?在此借宿的「麥朋友」,為甚麼可以不花一毫就可以享用餐廳的空間?同學實地觀察,發現他們並非無錢。其中一位「麥朋友」有工作,不租劏房,卻選擇租用迷你倉放數學書和筆記。原來,當錢有限時,我們會更清楚如何選擇、如何消費。其他顧客不投訴「麥朋友」,以消費支持他們繼續使用空間,這不也是一種包容?原來,消費的選擇,可以不只著重個人利益,也可包容關愛、可持續的考慮。

 

初級組冠軍

中華基金中學 《你在麥記吃到了什麼?》

漢堡牛肉混有牛眼?麥樂雞根本沒有雞?都市流傳,孰真孰假?同學進行街訪,嘗試了解大眾如何從餐廳宣傳「理解」食材的來源,再以科學實驗,對比當中雞的成份,與官方說法有否差異。考察發現消費者對食物成份不是不清楚,而是不考究!消費者從甚麼時候開始自動放棄權利?

 

「可持續消費創意設計」組別

高級組最卓越設計獎、最創新意念獎

香港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自動廢物分類系統》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在香港早已家喻戶曉,不過環保組織仍發現,本港回收箱內平均只有少於四成屬正確可回收類別的物料,其中近18%更被人「分錯類」!同學於是利用滾輪、磁石等簡單裝置,透過精密設計,為現有四色回收箱重新注入自動分類智慧——先把小型垃圾從滾輪縫隙篩走,再利用滾輪上的金屬探測器和磁石,逐一把膠樽、鋁罐,和最「磁」久依附滾輪的錫罐投進不同色彩的家。

 

初級組最卓越設計獎、最佳實踐獎、最佳表達方式獎

德蘭中學 《虛擬e(衣)世界》         

愛美,是人類天性。加上現代人一機在手,盡握潮流,有誰能抵擋洶湧而來的e(衣)世界?五位女同學就不忍看見「速食時裝」下的香港人再輕易浪費衣物,決心設計手機應用程式,改變人們衝動買衫的消費習慣。

只要預先拍攝好家中衣物,程式便可為使用者建立個人電子衣櫃,讓他們有效整理及隨時隨地掌握家中衣物,減少重覆購買同類型衣物的機會。更窩心是組員嘗試運用AI+VR科技,為衣櫃主人提供「智能e物配搭」,只要利用拍下的個人全身人像或虛擬人物,便可在手機上自由配襯擁有的衣飾。若再結合雲端數據庫,更可按個人喜好或日常風格要求程式作出搭配建議,務求一衣多用,減少閒置家中或衝動購買所造成的衣物浪費。能夠把科技由方便消費,帶到減低消費,全憑幾位年青同學的創意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