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避開海鮮價、加大陷阱!餐廳點餐、優惠注意事項》

《避開海鮮價、加大陷阱!餐廳點餐、優惠注意事項》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不少人過節都會選擇與親朋好友外出聚餐,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聊天加深感情。不過,有關用餐的消費糾紛時有發生!為了保障自己,出外聚餐時應留意以下事項,避免誤墮陷阱,捍衛消費權益!

文章內容

消費者經常就用餐發生不少消費糾紛,其中一項與加大用餐分量有關。其實消費者在用膳前,可向店員查詢每道菜的分量作為參考,亦可要求店員建議食用分量,避免食物不足或點菜太多造成浪費。消費者亦應向店員查詢加大分量的價錢,除非菜單上列明售價,否則店員亦有責任提醒收費上的差異,避免爭拗。

 

若果消費者懷疑所要求加大的餸菜分量不足,應在進食該碟餸菜前,即時向店員反映問題。切勿留待進食完畢,結帳時才投訴,以免屆時各執一詞。

香港人尤其喜愛吃海鮮,但由於海鮮價錢受來貨價影響,價格較為浮動,所謂「海鮮價」正正形容這類食材的價格上落較大。消費者除了要留意不同斤両的海鮮價錢外,亦要留意不同品種、水域的海鮮價錢,例如若由「青斑」轉「紅斑」,消費者便可能因此額外多付數百元,甚至過千元。不過每間食肆的收費不同,如果不想被迫接受「海鮮價」,這方面便要多加留意。同時,消費者光顧前亦應問清楚海鮮的總收費,避免結帳時發生爭拗。

 

如果消費者選擇自己到街市買海鮮,再交給食肆代為烹調,即所謂「來料加工」,便要留意收費。雖然自行購買海鮮價錢或會較店內便宜,但由於各間食肆收取「加工費」的方式不一樣,價錢亦相當浮動,猶如「海鮮價」一般,因此在光顧前應問清楚,避免紛爭。

除了上述提到的海鮮價外,消費者於入座前亦可先向食肆了解其收費政策及用餐安排,包括最低消費、用餐時限、是否允許搭枱等。結帳前亦應仔細檢視帳單項目及金額,確認無誤才付款,同時應保留收據,一旦發生糾紛亦可作憑據。

 

現時部分食肆引入顧客自助服務,例如線上點餐及結帳系統等,因此部分消費者或會關注食肆的「服務費」是否有下調甚至免收的空間。消費者如不欲支付相關費用或對收費有任何疑問,可在知情的情況下再次決定是否惠顧。

 

同時,消費者可查閱食肆餐牌收費及餐廳告示,查看是否設有其他收費,例如茶芥、小食等,又或可直接向職員查詢,以了解是否有額外費用及是否屬硬性收費。如該費用不屬硬性收費,消費者可按自身需要選擇接受與否,例如向食肆表明不需要及退回小食。

 

消費者若有特別需要,例如自攜酒水或蛋糕等,宜先向食肆查詢所收取的開瓶費、切餅費等。倘若消費者發現食肆於沒有列明或提示的情況下收取額外費用,且與食肆交涉不果,可與消費者委員會聯絡跟進。

食肆提供優惠固然吸引,但消費者應在享用各種優惠前,留意當中的條款及細則,例如是否需要使用指定信用卡、相關優惠可否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食肆會否徵收額外費用,茶芥或小食等基本收費是否適用、徵收加一服務費的基準是按原價還是優惠價計算等。若對優惠及收費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向職員查詢。

 

另外,消費者如考慮購買優惠券,由於優惠券屬預繳式消費並有其風險,一旦商戶因結業無法繼續履行服務,消費者隨時蒙受損失。因此在購買優惠券前應考慮該食肆的經營規模及信譽,避免預繳過高金額;亦應盡快使用優惠券,以減低風險。同時,亦要注意優惠券的條款,例如使用日期、時段、地點、是否需要預約,亦要留意部分優惠券一經確定預約使用,不可隨便更改及取消。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建議可將電子優惠券截圖或列印,保留相關憑證,以備在發生消費糾紛時有據可依。

 

想閱讀更多有關食肆的投訴實錄,可參考【471期《選擇》月刊:解構食肆常見術語 免生爭拗、【559期《選擇》月刊:點餐電子化惹新糾紛 茶芥定義要留神【561期《選擇》月刊:食肆「任食主菜」快送完?電子付款也四捨五入?

 

避免聚餐爭議 注意事項你要知!

出外聚餐消費其實也是為了開心,因此多加留意以上列明的注意事項,例如加大分量、海鮮價等,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障自己多一點,以免發生誤會或消費糾紛。

 

延伸閱讀:《燒味冷知識:斬料加餸?小心高鈉!《聖誕大餐好煮意 派對小食、網購食材須注意》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

想知更多

  • 2024.04.27
  • 食物及飲品
  • 投訴實錄

外賣點餐成新常態 留意魔鬼細節免糾紛

  • 2024.04.27
  • 食物及飲品
  • 服務

減磅餐 聲稱營養素不可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