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酱料调味品保存不当易增食安风险 消委会教你如何保质及健康两不误

  • 2020.08.17

「开门七件事」,酱油及各式调味品,家家必备。然而,本港天气潮湿炎热,调味品若保存不当,轻则浪费食材或引发肠胃不适,若长期大量摄入含霉菌毒素的变坏食物,更有机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消委会按这些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特性及使用方法,提示消费者最佳储存方法,让大家食得安心。

不同家庭有各自储存酱料和调味品的习惯,有齐列在厨柜的,也有习惯把所有开封后的一併放进雪柜储存,以免品质变坏,两者各会衍生不同问题,消费者宜留神。一些调味料因其本身成分特性,是不宜放进雪柜,例如干燥调味品(盐、糖、蒜盐、鸡粉、生粉、胡椒粉、脱水、磨碎或完整的香料),只需放置在密封容器,保存在阴凉处即可。若存放于雪柜,之后取出时,会因温差受潮。另外,食油在低温下或会凝结或变得混浊,若反覆从雪柜取出,放置于室温,容器内有机会凝结水滴,助长细菌滋生。消费者可购买小瓶装或把油倒进小瓶盛载,储存于阴凉干燥地方,并建议2个月内用完。

一些以黄豆製成的调味品,例如豆豉、麵豉酱、开封后发酵速度加快,会改变味道或变色,建议冷藏以减慢发酵速度。至于虾酱、鱼露等经过盐渍及发酵而成的调味品,虽然盐含量高,但在炎热潮湿环境,加上通常不能短时间内用完,因此製造商大多建议开封后冷藏,以防变坏或发霉。水分含量高的酱油,例如蚝油、叉烧酱,若不能于短时间内用毕,也建议开封后冷藏。另外,一些含有香辛料(辣椒酱、辣椒油、XO酱、咖喱酱)、花生(沙茶酱)、蛋(蛋黄酱)、奶(沙律酱)或蔬果成分(果酱)的调味品,因本身成分容易变坏,加上霉菌在水分较低的食品中仍能生长,建议开封后也应存放于雪柜。

不过,同样由黄豆发酵而成的豉油,由于本身盐份高,不易变坏,若经常使用,建议存放于阴凉干燥地方即可;相反,若开封后隔一段长时间才再使用,为免受潮湿或较热天气影响,建议冷藏以免变坏发霉。

酒精和醋酸能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生长,浓度高的酒和醋一般只需存放阴凉处即可。不过,一些风味酒和醋可能加入了其他食材,变相降低了酒精和酸的浓度,建议开封后存放于雪柜。至于茄汁产品,因为番茄含天然酸性,加上茄汁已加入食醋,提升了酸度,若开封后可于两星期内用完,则不一定要存放于雪柜。

消费者除留意产品标签列明的具体建议外,要留意以下重点:

  • 包装上「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或「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两者意义有所分别。调味品于未开启前,若过了「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期限,食材即使外观和味道正常,但可能已出现引致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相反,标示「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例如大部分调味品,过期后虽然质素下降,但一般仍可安全食用;
  • 若发现调味品已发霉,应整瓶丢弃,切勿食用。即使去除肉眼可见的霉菌,但菌丝可能深入食物内层,不能凭肉眼判断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是否已遍布整瓶食物。消费者若不慎进食了发霉食物,可引致肠胃不适,长期或过量摄入某些霉菌毒素,或增加患癌风险。抵抗力较弱的人士,例如儿童、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食用发霉食品更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致命;
  • 以清洁干爽的食具提取调味品,并以干纸巾彻底清洁外包装或瓶盖位置,确保没有调味品残留,瓶盖亦须紧闭;
  • 调味料尽量不要放在炉灶旁边,以免煮食时,炉灶附近温度升高,加速调味品中的油氧化,助长细菌滋生。另外,煮食时产生的蒸气亦会令调味品受潮,有机会导致霉菌生长,释放出霉菌毒素;
  • 如果使用量不大,消费者应购买较小包装或放进于小瓶使用,开封后尽快食用完毕,不但可减低因食物变质而带来的健康风险,亦避免浪费,达致可持续消费。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