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6成超市货品总平均价格录得上升 食米及茶包总平均售价升幅逾1成

  • 2019.04.15

香港超市林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在超市购买日常食品和日用品。消费者委员会公布年度超市价格调查,230项较受欢迎货品在4间大型连锁超市去年的总平均售价(详细分析划分为12大类和50小组),整体较2017年上升1.4%,升幅较同期通胀率(2.4%)低。然而,12大类货品中,超过9成的总平均售价均录得上升,其中以「即饮饮品」录得的升幅最高(4.4%)。以小组计算,「食米」的总平均售价上升高达10.7%,估计对一般家庭的支出影响较大。此外,部分货品组别中,同一组别各款货品的最高及最低平均价格的变动幅度可相差逾2成。消费者要精明消费,购物前宜货比三家。

是次调查涵盖的货品由2017年的200项增加至230项,货品再划分为12大类,包括粮油食品、即饮饮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货品组别亦由45组增至50组,新增的组别包括「香口胶/薄荷糖」、「即食/冲调甜品」、「蜜糖/冲调饮品」、「牙刷」和「保鲜袋/抹纸」。

若按货品组别比较,50组货品中有38组的总平均售价录得升幅,介乎0.1%至10.7%。以「食米」和「茶包」两组的总平均售价升幅最高,均超过1成。「食米」组别内8款食米的平均价全部都上升,升幅由6%至15.6%不等,录得双位数升幅的占一半(4款)。

调查发现同一组别中,不同货品平均售价变动差异可以很大。以「成人奶粉」为例,该组别总平均售价升幅为4.9%,但组别内3款货品中,1款录得18%的升幅,而另外2款则录得0.3%及4.5%的跌幅;「茶包」 组别内的3款货品,其中1款的升幅达23.5%,而升幅最少的1款却只有0.7%;另一例子是「即食/冲调甜品」组别,该组别总平均售价上升5.5%,但3款货品中,1款啫喱粉录得23.8%的升幅,馀下2款的平均售价只分别微升0.9%及维持不变。

近年不少追求健康的消费者喜欢喝豆奶及吃豆腐产品,是次调查显示 「豆奶」组别的总平均售价较2017年上升8.8%。调查的3款豆奶中,属同一品牌的2款豆奶的升幅逾1成,而另一品牌则上升2.9%。至于「豆腐」组别的总平均售价于过去2年持续上升,2款货品的平均售价在2018年分别上升8.7%和4.1%,其中1款同样涵盖在2017年及2018年的年度超市价格调查的货品,继2017年上升4.5%,在去年再上升8.7%,过去2年共上升逾1 成。

急冻食品组别的价格亦逐步上升,该组别的总平均售价分别于2017年及2018年上升1.9% 和6%。组别内涵盖的10款急冻食品,平均售价在2018年上升0.9%至12%。当中2款同一品牌的急冻鸡翼,平均售价涨幅逾1成。另外,1款水饺的平均售价升幅亦达9%。去年底一度传出因生产商申请破产,而在本港掀起抢购潮的1款鸡肉肠,其平均售价亦分别于2017及2018年上升5.3% 及5.6%。

「衞生纸/盒装纸巾」、「家居清洁用品」、「保鲜袋/抹纸」和「洗衣用品」都是各家庭常备的日常用品,其总平均售价的升幅亦颇显着。以「衞生纸/盒装纸巾」组别为例,2018年该组别的的总平均售价较2017年上升4.6%,而「家居清洁用品」、「保鲜袋/抹纸」和「洗衣用品」的总平均售价则分别上升4.3%,3.3% 及1%。

是次调查新增「牙刷」组别的总平均售价在2018年下跌2.5%,是年内跌幅最大的货品组别,涵盖的3款牙刷的平均售价下跌0.7%至3.6%,该组货品亦是年内唯一录得全组货品平均售价下跌的组别。另外,「穀类早餐」的总平均售价下跌2.4%。组别内的4款货品中,2款的平均售价分别下跌3.6%及6.2%,但其馀2款的平均售价分别上升0.3%及3.9%。

消费者委员会自2005年起发表年度超市价格调查,以大型连锁超市的扫描数据为基础,让消费者比较不同牌子货品的价格和到不同店舖格价,以增加市场价格的透明度,方便消费者作精明选择。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