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健身中心销售手法诟病未除 消费者慎防误堕预缴陷阱

  • 2016.10.17

消费者委员会年初公开谴责一间连锁健身中心,以不良销售手法推销健身会籍及服务。其后该健身中心因经营问题全线结业,逾十万会员受影响,所涉消费额之高昂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健身中心的销售手法以及预缴式消费的问题。然而事隔半年,消委会最新的调查发现,部分健身中心的推销手法仍然值得关注,加上部分服务计划涉及长合约期、使用条款在推销期间未必详细交代、部分甚至不一定可暂停会籍或提早终止合约,消费权益未能得到足够保障,情况令人担忧。

消委会8月派员以顾客身分到市面十多间健身中心,向职员查询不同会籍/计划的内容、所需费用和合约条款。部分中心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交代,部分则拒绝提供服务或合约条款供阅览。11间消委会发信查询的健身中心中,只有1间回应查询,反映业界的资讯透明度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健身会籍的年期普遍较长,最长达60个月,而且收费可达数万元,部分更须一次过预缴全部费用。以24个月任用健身中心设施的计划为例,全期收费,包括入会费、行政费及其他杂费,由$7,380至$43,012。部分健身中心表明,如签约后要求取消合约,即使未开始使用健身中心的服务亦不设退款。

至于提早取消会籍的安排,有健身中心明确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会员在合约期内退会,亦不会退回未用期数的月费或服务费。即使有一间中心声称可提早退会,亦须消费者最少履行一半合约期,并须缴付手续费。

也有部分健身中心容许消费者因特定情况,如怀孕或受伤,申请暂停会籍。但对申请资格有严格规定,必须提供医生证明文件。部分健身中心在暂停会籍期间仍需收取会员每月$150至$300或平均月费的20%作手续费。

在调查中,部分健身中心声称设有5天或7天冷静期或退款保证,但部分规定有关安排须在服务未开始前才有效;或只适用于首次登记的会员;或如在冷静期内取消合约,须扣除入会费及行政费才将余额退回给顾客。

在销售手法方面,调查发现,部分销售人员惯常会藉着分析身体数据,向消费者提供「专业意见」,从而推销不同计划,销售过程中又一再标榜「即日参加」的优惠和豁免,务求令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下决定;部份甚至会透过不同职员,包括中心职员、健身教练、经理等以「车轮式」游说消费者签署合约。有个别健身中心职员更以强硬的语气要求留下继续倾谈,令顾客感到有压力,做法并不妥当。

消委会提醒健身中心,此等销售手法有机会违反《商品说明条例》当中「具威吓性的营业行为」。业界应检视销售人员的操守,严格规管前线员工的销售手法和服务质素,让消费者得到公平和合理的待遇。消委会将继续监察各健身中心的经营手法,并与执法机关紧密联系。 

消委会认为健身行业有必要检讨和积极处理业界的问题。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本会促请业界主动订立公平合理和具透明度的合约冷静期。此外,消费者在参加健身中心时,应谨记以下提示:

  • 健身会籍的年期普遍较长,但也有健身中心提供1个月的计划,毋须顾客签约;
  • 在作预缴式消费前,必须认清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小心衡量自身财务状况、经济能力及实际使用服务的机会,更重要是避免一次过作出大额预缴或签署较长年期合约;
  • 不要轻信健身中心职员的口头承诺,先要求健身中心提供合约,并细心阅读条款及细则,确保充份了解合约详情细节后才签约及付款;
  • 如健身中心有提供合约冷静期,应先查问其条件限制,切勿因职员或健身教练游说便即时开始使用所购买之服务,否则合约冷静期可能会变为无效;
  • 消费者须留意部分健身中心规定,顾客须在合约期完结前1至2个月提出终止会籍申请及办妥手续,否则会籍会延续下去;
  • 小心选择支付费用方式。假如商户倒闭,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影响消费者向发卡机构申请退款的机会。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