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追踪五年 香港可持续消费表现惟寸进 知行融乐 官商民能否互相支援成关键

  • 2021.06.16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过度的消费模式导致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人类最终或自食其果。近年全球各地大力推动「可持续消费」,强调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参与,身体力行,把「可持续」概念融入生活每个细节中,确保在满足当代人基本需要和改善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自然资源、有害物质、製造废物和污染物,危害下一代的福祉;去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全球带来公共衞生危机之馀,亦为反思消费和生产方式带来契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在不同天然资源的消耗量一直高踞前列。为赶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须共同努力,实现香港早日成为「可持续」宜居城市的愿景。

推动可持续消费一直是消费者委员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消委会在2016年发表首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当中阐述2015年的可持续消费基线调查结果(以下统称为「基线调查」),揭示香港消费者关注及意识到其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未能知行合一,付诸实际行动。相隔5年,消委会进行追踪研究,并发表题为「可持续消费 知行融乐–消费行为追踪研究」的报告,以监察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消费的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情况,并审视可持续消费于本地及海外的最新发展,从而为有关持份者制订建议,共同推动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指数(SCI)稍为提升

是次研究以多种形式进行,当中包括以电话及面对面的街头访问形式,向1,517名年龄介乎15至64岁消费者进行意见调查,成立聚焦小组讨论,以及对13个司法管辖区相关经验的研究。儘管新冠疫情增加了进行街头访问的难度,但是次研究最终仍能在受访者的大力支持下完成。

可持续消费指数(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dex, SCI)用于监察本地在主要可持续消费议题上的发展和变化,包含「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及「消费者的行为和意愿」2个主要指数,并以100分为满分。

研究结果显示,相对基线调查,儘管消费者于2个主要指数均略有进步,但升幅轻微;「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的得分从基线调查的74分提高至77分;而「消费者的行为和意愿」则从基线调查的69分(消费者的行为)和65分(消费者的意愿)增加至71分。2个主要指数由8个次指数组成,当中「回收行为」是唯一一个次指数没有上升,保持在较低的63分。比较2个主要指数的得分,反映消费者的认知与实际行为之间有差距,尤其在回收方面更显而易见,反映香港人在实践可持续消费的行为上有待改善。

调查发现超过4成(43%)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太或完全不了解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只有不足两成(18%)表示有些或非常了解,而近4成(39%)则反映理解一般。整体来说,消费者概括认知可持续消费与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以及避免生产过程造成污染相关,而大多数消费者亦关注产品的可持续性资讯,包括产品製造及使用过程中会否造成污染及产品寿命等,绝大多数(8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额外5%或更多的费用,购买环保或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然而,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此类产品于市场上并「不足够」或「非常不足够」;亦有接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并非经常购买此类产品或服务,原因在于「没有足够资讯」、「太昂贵」及「不容易获得」。

与基线调查相比,受访者对节约能源及废物分类的好处的认知有所改善,由过去约7成(72%及70%)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上升至8成或以上(85%及80%),惟一旦该消费行为需改变原有生活方式,或引致不便,例如回收设施不足或地点太远,受访者便会犹豫,难以付诸行动。

个别回收行为呈下降趋势令人憂虑

现时6项常见的回收物中,只有约3成受访者表示「常常」或「有时」回收金属、玻璃或小家电;约一半表示会回收衣服、纸张或塑胶。不过,分别有约3成(27%及32%)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回收纸张或塑胶,与基线调查相比(22%及27%)有所上升,显示多了人不回收纸张或塑胶,情况令人憂虑。聚焦小组的讨论反映消费者对当前回收服务的管理缺乏信心,认为回收物最终可能与其他垃圾一起被倾倒至垃圾堆填区,令回收行动徒劳无功,亦无助于保护环境。

受访者对于一些容易实践、可节省金钱等具实质好处或容易获取资讯的行为,实践程度相对较高(超过70%),例如购买附有1级能源标签的电器、声称节水的产品、优先购买贴有环保标签的产品、避免过度点菜、避免购买即弃产品,以及修理损坏的家居电器等;然而,只有大约6成的受访者尝试多菜少肉,又或在网购时会注意退货详情,避免购物后发现产品不合适而造成浪费。另外,少于一半的受访者会选择借用一些不常用的物品、优先考虑包装简约或无包装的产品、尽量减少使用冷气机,或优先考虑本地渔农畜作物;其中优先考虑有机食品,是最少受访者(35%)实践的行为。

儘管如此,相较基线调查(63%),愿意做更多行动去支持可持续消费的受访者有所增加(68%)。受访者亦认为,如果政府可更积极推动可持续消费,或让消费者获得更多资讯学习如何实践,会较积极採取行动。

借鉴外地经验消除可持续消费障碍

根据可持续方面的表现和社会经济结构等多项因素,是次研究选择了13个司法管辖区,当中包括澳洲、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日本、卢森堡、新加坡、南韩、瑞典、瑞士、台湾、英国,并参考当地推广可持续消费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显示,各司法管辖区透过科技创新及赏罚制度,综合出4个不同範畴,推动可持续消费。

第一,提供资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便利选择。例如澳洲的绿色营销指引,制订企业进行绿色营销时应考虑的原则;法国禁止产品声称「可生物降解」,并需为产品制订可维修性指数及标示有关备用配件供应量的资料;南韩订立法例检举虚假的环保标签;新加坡则利用产品标签,方便消费者识别一些已减少包装物料的产品。

其次,促进减少和回收废物方面,研究中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实行相关政策,例如设立饮品容器的按金退还系统、引入垃圾徵费、超级市场减少塑胶垃圾;丹麦和日本甚至开发手机应用程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即将到期的食品,减少浪费食物,而瑞士则设有回收点互动地图方便消费者找到回收地点。另外,加拿大温哥华禁止或将会限制使用指定类型的即弃物品,例如塑胶饮管及即弃杯子等;法国则禁止大型超市丢弃临近「此日期前最佳」,但品质仍然良好的食品;而新加坡强制要求受监管的企业提交有关使用包装物料类型和数量的年度报告;台湾的《废弃物清理法》规定住户将废物分类,并进行了试验计划,奖励消费者使用可重用的外卖盒。

第三,促进产品的可维修性和耐用性,以延长产品寿命和减少废物。例如法国立法限制产品计划性报废的行为,延长产品法定保养期的期限;瑞典则为维修指定产品,例如衣服、鞋履、单车和电器等提供税收减免。

最后,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南韩的绿色信用卡会在消费者购买低碳和环保产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节省电费、水费和煤气费时提供奖赏积分;台湾的「环保集点App」会在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参与环保活动时奖赏绿点,可用于兑换或以折扣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

三方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都市

综观是次研究结果,若不加强措施,全力推动消费者知行合一,香港要成为可持续都市的愿景仍有一段距离。事实上,近年政府和商界已积极推出不同措施,以支持可持续消费,但若步伐与消费者期望不一,甚或使消费者失去信心,措施成效自然会打折扣。故此,香港若要追上国际步伐,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必须各司其职,以行动互相支援,才可为香港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和生活模式。为此,消委会提出以下一系列建议,供各持份者考虑。

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动力

  1. 加强公众教育及建构支援平台,培养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及文化

    政府加强公众教育,可探讨在现有学校课程上加强相关教育,从小培育学童将可持续消费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政府亦可设立一个方便易用,并能提供迅速回应的整合平台,方便消费者查询、搜寻及接收可持续消费的资讯,例如资源使用、回收处理及废物统计数据。

  1. 增加市面上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及选择,并提供诱因鼓励购买

    政府可优化《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现有的储分及换领奖赏制度,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计划,除了提交回收物外,亦可于购买可持续或环保的产品或服务赚取积分,并扩展现时有限的礼品种类,至可用于兑换现金、购物券或在购买可持续产品时享受折扣。

  1. 制订方便使用、严谨及有透明度的废物管理系统,重建消费者参与回收的信心

    要解决回收不便的问题,政府可大幅扩展收集回收物的网络;另应更严谨监管承办商的回收服务表现,确保回收物被妥善收集及运送到下游回收设施,而非被弃置于堆填区;妥善记录已被收集、再造或转化成二次物料的回收物数量,定期向公众发布,重建支持回收措施的信心。

企业的角色和责任

  1. 从产品生产到报废处理,在价值链中採用可持续原则

    企业可採用循环经济的概念,于生产过程和价值链中善用资源和减少废物,并以合理的价格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甚或提供诱因以更有效鼓励消费者选购。
     
  2. 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的準确讯息

    企业可提高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资讯的透明度,以清晰、準确无误的方式标示相关资讯,并最好获具可信性及权威性的第三方认证和认可的环保标签,让消费者知所选择。
政府的角色和责任
 
  1. 设定能衡工量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路线图

    企业可检视当前的业务模式、生产线和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制订切实可行及可计量的可持续消费策略和目标,并培训员工及向公众传递相关讯息,同时可透过第三方评估及监察有关进度,适时修正,以及定期报告进度,就不达标的项目作出解释。
     
  2. 推动可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研究

    政府可投放资源,设立更多类型或扩大现有的基金计划,支持不同性质和範畴的研究,例如分析不同社会和商业活动的资源运用和废物排放模式、本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开发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技术、发展废物管理,以及促进消费者的行为改变。
     
  3. 建立长远和整全的政策以促进回收和可持续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建立完善的回收链,涵盖由弃置、收集,以至回收再造各层面,例如推行按金、强制回收、扩展生产者责任计划、建设收集及转废为材的基础设施,甚至徵税或补助,同时考虑为引进、生产或供应可持续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提供资助,促进业界的发展。
     
  4. 引入法例和执法措施以实现特定的可持续消费目标

    政府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考虑制订相关环保标签的法例,禁止以失实误导的手法推广商品;规管使用即弃塑胶产品;订立商户出售指定产品时,需提供的最短保养期限,并且规定商户需为指定产品以可负担的价格及在合理时限内,提供维修服务。
     

消委会强调,要实现香港成为可持续都市的目标,有赖消费者和企业等持份者互相配合和克尽已任,在生活和商业活动各个层面,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是次研究结果明确指出,要推动消费者坐言起行,除了消费者本身要对可持续消费有充分认知,清晰全面的政策措施、配套支援和资讯亦不可或缺。消费者需要得到各持份者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达致知行融乐。消委会将继续致力推动可持续消费的研究,以及相关教育和理念,与各持份者一起,为缔造香港成为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而努力。消委会将于本月24日,假中文大学举办论坛,进一步与不同的持份者探讨及交流未来有关可持续消费的工作。

是项计划由可持续发展基金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