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份可持续消费研究显示:认知高 行动少 消费者与社会各界需从速应对

  • 2016.02.22

全球暖化和过度提取天然资源等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议题。香港作为全球一份子亦要克尽己任,努力应对。如何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确保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不致牺牲下一代的福祉, 成为香港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宜居城市的关键。请按此浏览完整报告

首次为港评估可持续消费状况

香港消费者在「认知」和「行为」两项,取得3项指数中较佳的平均分数 – 分别是74分和69分。但在「意愿」一项的指数中,有关愿意购买可持续消费的产品的分项,只取得48分,显示消费者在理念上同意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但在准备行动上,却存在较大差距。

有见及此,消费者委员会委派机构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本地消费者, 在可持续消费议题上的认识和优次考虑。以问卷的框架为蓝本,首次制订了一套可持续消费指数(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dex),方便长期监察当中的发展和变化。可持续消费指数包含「认知」、「行为」,以及「意愿」3项指数。

香港消费者在「认知」和「行为」两项,取得3项指数中较佳的平均分数 – 分别是74分和69分。但在「意愿」一项的指数中,有关愿意购买可持续消费的产品的分项,只取得48分,显示消费者在理念上同意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但在准备行动上,却存在较大差距。

知行不一的香港消费者

首份可持续消费研究显示:认知高  行动少 消费者与社会各界需从速应对

调查发现香港消费者一方面对可持续消费,拥有高认知度,并愿意为此付出额外费用,然而另一方面,一旦行为改变对原有生活带来不便, 或需要较多调节,他们就表现犹豫,难以付诸行动。

受访者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行为,实践频率颇高。例如不在房间时关灯(40%常常,36%有时),有足够衣服才开动洗衣机(35%常常,40%有时);然而对于一些需要付出更多或带来不便的行为,则实践率较低。例如「尽量减少使用冷气机」(19%常常,39%有时),或珍惜用水(14%常常 ,56%有时)。明显地,从「有时」或「间中」,变成「常常」的习惯,香港消费者在可持续消费的行为上有很大改进空间。

不俗的可持续消费认知度

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具有高度的认知,这是归功于社会进步,以及多年来的教育和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当不少受访者犹豫是否理解「可持续消费」一词,但其实他们的直觉理解,与联合国官方定义高度脗合,包括为下一代设想(76%),保护环境(75%),以及社会需要善用资源(64%)。

然而,一些非环保而较少接触的道德议题,例如公平贸易(52%)及动物权益(51%)相关直觉理解程度则略逊。

认知尚佳但行动不足

大约38%受访者关注环境议题,以及有39%受访者意识到他们的消费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2%的反应是并不关注环境的议题。

当调查比对受访者的关注与实际行动时,发现令人触目的差距。人们在认同可持续消费为重要议题的同时,付诸实行的人却仍然有限。例如在废物分类的行为上,尽管受访者认为有益于保护环境,他们都诚实地承认由于不方便,未必会将对废物进行分类及回收。也有受访者表示, 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时,要与其他因素(包括个人的舒适度)取得平衡,例如在30多度高温,必须开空调睡觉才够舒适。

舍难取易的消费行为

当受访者被问到会采取哪些可持续消费的行为,当中只有六项行为,是多于六成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的,包括:购买节能电器(78%)、购物时自备购物袋(69%)、购买节水产品(69%)、拒绝进食珍稀动物(64%)或拒绝购买由濒临绝种动物制成的衣服(62%)及选择修理家具或家电等物品后继续使用(64%)。消费者在履行这些行为时,大部分都不需付出额外费用或在选购时有容易明白的资讯帮助。

相反,较少受访者表示会选购一些价格较高的环保标签产品,包括有机食物,或购买公平交易产品。另外,例如要香港消费者减少乘坐飞机次数等,需要在生活质素上作出较大改变的行为,亦未必愿意依从。

年龄与可持续消费倾向的关系

在问卷划分的不同年龄组别中,最年轻的组别(15 – 24岁) 最关注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最年长的组别(55 – 64岁)对相关议题关注度最低。

然而,较年长的消费者(45 – 64岁)有较高比例的受访者认为能源效益(65%)和废物分类(55%)属于容易做到的行为。有达(71%)的受访者会将吃剩的食物打包,留待之后再吃。另外有(63%)受访者会将废物循环再用,而非丢弃。这可能跟他们从年轻时养成节俭的生活模式有关。

如果年轻人希望为自己及下一代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他们便要坐言起行,需要学习以坚定的心和行动去实践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教育可以增进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认识,逐步灌输透过选购行为而达致的理念。良好的回收基建设施,以及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持续产品,均有助他们将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

可持续消费产品的新商机

可持续消费行为和个人经济能力关系密切。收入愈高的组别(个人月薪达2 万元),教育程度愈高,以及有供养子女的家庭倾向购买例如节能电器等的可持续产品。

大部分(约75%)消费者愿意付出合理的额外费用,选购可持续消费产品,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更安全和更具资源效益的产品。77%受访者愿意付出至少多5%的价钱购买不含毒素物质的产品,当中有23%人更愿意额外付出高达20%至50%的价钱。

相反年轻的消费者和学生声称愿意付出更多,但他们并没有付诸实行。原因是他们缺乏相关的资讯、价钱太贵,或缺少适合的产品。

调查又发现消费者不但对产品的特点感兴趣,同时亦关注到可持续消费产品的表现,以及生产商的行为。根据调查结果,大约2/3受访者愿意选购关注环境,或有从事环保工作的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明显地,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市场上存在商机,赚取绿色消费的市场红利。但成功需要建立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任基础上,令大众对可持续消费产品声称拥有的优点具有信心。

上市公司管治报告对可持续消费披露不足

是次调查随机抽样本港100间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检视它们发表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年度报告。虽然几乎一半的报告有提及和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相关资讯,但其内容的质量远低于国际间公开资料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41间有提及支持环保的公司里,5间只作出简述,而没有提供具体的环保政策或措施,例如减低业务运作对环境及天然资源影响的政策。

另外,18间公司制造环保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有5间(28%)并没有在年度报告或其他渠道提供任何跟环境可持续性有关的资料。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些环保的选择给消费者固然值得欣喜,然而,消委会期望他们能够提高资讯透明度。消委会期望这些公司能汇报减少在业务营运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政策或措施,和制订节约与减排目标,以及达标情况,供长期监察。

消委会建议商界改善相关资讯的质素,以及它们在可持续方面的表现,以争取消费者的信赖和光顾。消委会认为,香港需要建立一个单一及利便的平台,列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方便持份者可从中搜寻最新的相关报告或资料。

政府、商界可提供诱因

消委会主席黄玉山教授表示:「政府、商界和消费者应该各司其职,以行动互相支援,以期达致更佳成果。一套具系统的教育,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能够将消费者的良好意愿转化为具体行动。商界提供精确及可信赖的绿色选择资讯, 亦能唤起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要缩窄相关落差,大约六成被访者认为,只要政府与商界投放更多资源,提供更多相关资讯以及提升参与程度,将能增强消费者改变行为的信心和支持度。

调查又显示社会上各持份者必须共同参与,建构可持续经济的工作。根据国际经验,一些最严重的问题,亦能透过全球通力合作,并以强而有力的监管制度,予以纠正。

黄玉山教授补充:「这份调查是消委会在香港踏出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第一步。二月底将会举办论坛,与具有相同意向的机构共同谋划未来的工作。」

建议行动

「关心下一代」(76%) 和「守护环境」(75%)都是推动消费者,特别是已婚有子女的一群支持可持续消费的主要力量。受访者认为社会需要有效运用资源(55%支持,8%反对),并非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他们(39%支持;24% 反对),或整体社会(38%支持;或25%反对) 应该减少消费。

这意见与消委会推动「理性消费」的立场一致,显示可持续消费和经济增长应该共同推广和达致。建基于理性消费和为子孙后代的利益着想,让他们可以享有同样产品以及消费机会。

总结而言,消委会提议构建一个由政府、消费会、商界,以及消费者组成的完整框架,共同将香港建设为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和生活模式。

政府

  • 善用政策推动经济诱因、教育、规管条例,并提供例如废物收集和循环再用等基建设施。
  • 协调各部门的内部协作,避免政策纰漏。
  • 收集、汇总、分析和发放所需资讯,监察及向公众汇报可持续消费的工作进度。

 消委会

  • 透过其职能,例如进行产品测试等工作,教育消费者改变行为。
  • 参与及寻求国际协作。
  • 了解及沟通消费者观点。

消费者

  • 主动认识消费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挑战自己,克服较难改变的行为。
  • 坐言起行,理念与购买行为应该渐趋一致。

商界

  • 提供具质素及可信赖的可持续表现资讯,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和联交所指引的报告。
  • 明白消费者需求,设计、引进和推广更多可持续消费的产品。

 

附录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定义

「在满足当代人基本需求并改善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在服务或产品生命周期内使用自然资源和有毒物质,以及制造废物和排放污染物,从而不会危及后代的需求。」

奥斯陆可持续消费讨论会,1994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是一个整体的方针,在促进人们生活质素的同时,尽量减少从消费及生产系统带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主要原则:

  1. 在改善生活质素的同时,没有增加对环境的损害,以及牺牲下一代在天然资源上的需要。
  2. 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 引入生长周期的想法,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考虑对各种生长周期造成的影响。
  4. 防范因为消耗量的增加,导致失去原本因改善效率所得的效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

调查消费者之方法

消费者委员会委讬研究公司,调查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看法。

调查首部分以电话,访问1,000名年龄介乎15至64岁,操广东话的香港市民。调查于2015年8月14日至9月13日进行。所得的回复按照年龄及性别,以香港人口分布作加权方法处理。受访者知悉是次研究由消委会委讬。

设计是项调查时,曾参考澳洲、英国及内地同类型研究。调查题目详见本报告。

大部分问题要求受访者以1至5分,表达对问卷内的说明的同意程度。所得的结果容让消委会分析消费者对不同事件说明的优先考虑。

调查第二部分包括3组历时90分钟的小组讨论研究,以得出深入的意见,理解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看法。

小组1:15至24岁的全职学生
小组2:25至44岁的在职人士
小组3:15至64岁非在职人士(包括在家工作、退休及失业)

调查同时设计一组名为「可持续消费指数」的统计概要。此指数将问卷内的答案归纳为一组数字,藉此期望可随时间变动及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调查企业环境可持续报告之方法

按恒生行业分类系统,研究于香港交易所挂牌,并从事有关消费品制造及消费者服务的公司,有关企业环境可持续报告的内容。

在656间(截止2015年7月,即约1/3本港上市公司)从事有关消费品制造及消费者服务的公司中,抽样其中100间公司。当中分别有69间属于「消费品制造」,31间属于「消费者服务」。

按公司市值,以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并按公司市值作标准分类为:巨额市值(多于100亿港元)、大市值(50亿至100亿港元)、中市值(10亿元50亿港元)及低市值(少于10亿港元)。在656间公司中,于各市值组别随机抽出相同比例的公司。

并非所有于香港上市公司于本港营运。于100间调查公司中,有53间于本港有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