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預繳式消費特集 - 提防預繳消費陷阱!

預繳式消費特集 - 提防預繳消費陷阱!

文章內容

 

預繳式消費問題不是新鮮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超群餅店外迫滿拿著一疊疊餅卡的人龍,猶如銀行擠提,翌年超群因資金周轉不靈,被迫清盤業,市民手上的餅卡頓成廢紙。同年金獅影視超店突然推出「燃燒套票」計劃,單方面宣佈在不到一個半月時間內停接受套票租借影帶及影碟。消委會當年就事件接獲近2,500宗投訴,涉及金額近160萬元。

1997年消委會調查估計,各類預繳式消費仍未兌換的套票總值達九億元,預繳式消費潛在的問題比預期還要嚴重。金獅事件後,政府將預繳式消費問題轉介法律改革委員會,研究是否需進一步立法規管。然而法改會當年認為商業活動不宜過度規管,以及難以用立法形式解決問題為由,拒絕立法規管。

 

今時今日預繳式消費已經滲透至各類型的消費者服務及產品,由傳統的禮券、餅卡,以至美容療程、健身會籍,消費者需預先繳付的金額,小則幾百,多至幾十萬元亦不罕見。例如數月前加州健身清盤,消費者委員會接獲大約900宗投訴,涉及總值逾2千萬元,平均每名投訴人損失近2萬5千元,當中不乏預繳了6至8年會籍的苦主,甚至有投訴人以數十萬元購買了過千堂健身課程!

 

 

每當營商消費環境轉弱,店舖結業數字便隨之增加,連帶消費者的求助及投訴數字亦會攀升。去年全年消委會共接獲1,652宗涉及商戶結業的消費者投訴,涉及金額近600萬元,撇除1,200多宗涉及一間大型連瑣傢俬店結業的個案,全年只有不到400宗投訴。然而單單今年首八個月,消委會共接獲超過一千宗有關商戶結業的投訴個案,涉及款項近2,300萬元,涵蓋的產品服務包括嬰兒用品、傢俬、旅遊、電訊、美容健身,以至坊間各類幼兒及成人教育課程或興趣課。

商戶「捉心理」


商戶經常以「買得多、慳得多」或「限時優惠」作招徠,吸引顧客預繳大筆款項,購買美容或健身課程。另外,一些商戶亦會抓住不同類型消費者的心態,投其所好。例如儘管不少市面上不少Playgroup都訂明一些不利消費者的合約條款,家長們仍然趨之若鶩,原因是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然而消委會今年首7個月接獲52宗涉及興趣班倒閉的個案,比起去年同期的11宗大幅增加近4倍。

 

在預繳式消費下,商戶以消費者預繳的現金作為營運資金,然而卻得不到最起碼的保障。消費者向商戶預繳金額,集腋成裘,數額可以相當可觀。然而商戶一旦倒閉,消費者作無抵押債權人,不如銀行等有抵押品的債權人,在賠償優次中排在較後位置。由於消費者既沒有途徑取得公司財務資料,瞭解業務狀況、亦不能控制其資金運用。當商戶倒閉時,消費者難以避免損失。

 

倡議設立冷靜期
環顧海內外均有針對預繳式消費設立冷靜期,以保障消費者的措施。例如內地在2014年初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如透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購買商品,可毋須說明理由,在7日內退貨。同年英國亦有類似法例生效,消費者如在商戶營業場所外或透過遙距銷售簽訂合約,有權在14日內取消合約而無須說明理由。消委會未來會開展研究在香港引入冷靜期的可行性,讓消費者在預繳式消費模式下,因應香港的消費特色和問題對症下藥,加強保障。

【預繳式消費特集】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