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上不良藥店充斥假貨禁藥-《選擇》月刊第468期

  • 2015.10.15

網上購物讓我們足不出戶也可購買來自全球的產品,十分便利,但其實內裡亦暗藏危機,其一例子是網購藥物及減肥食品。本港近年就有多宗誤服網購含有西藥甚至禁藥的減肥藥個案,有患者因此需留院醫治達半年;亦有病人透過手機通訊應用程式,收到來歷不明癌症藥物的推銷訊息,情況令消費者委員會關注。

世界各地都面對網購藥物問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估計,經沒有實體商店的網上藥店出售的藥物,有一半屬假貨。國際刑警在2015年統領115個國家打擊網上非法售賣藥物,搜獲的假藥及非法藥物估值約8,100萬美元。

本港近年有關網購藥物的問題多數涉及減肥食品,它們以天然草本健康食品為名,但其實多含西藥成分,包括禁用的危險物質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和酚酞(phenolphthalein),還有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氟西汀(fluoxetine)、樸爾敏(chlorpheniramine)和比沙可啶(bisacodyl)等。

2013年一名女士服用在網上購買的減肥產品後,出現幻覺、幻聽等精神病徵狀,衞生署發現該減肥產品含西布曲明及酚酞。但產品包裝未有標示,最終該女士需留院醫治近半年。服用西布曲明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酚酞則可能致癌。

另一宗個案,衞生署從網上購入的2款長壽茶樣本中,發現含有非類固醇消炎藥成分雙氯芬酸,包裝同樣未有標示。署方今年8月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拘捕一名涉案女子。

除了減肥及健康產品,本港亦有病人從手機通訊應用程式收到銷售癌症藥物的推廣,訊息連結至一家本地藥房的網頁,內裡展示了多家藥廠的名稱及商標。不過其中一家藥廠表示並無供應癌症藥物予該藥房,因此懷疑藥物是假貨或水貨。

現時,香港並沒有藥房獲授權透過互聯網零售受管制藥物。服用假藥的風險非常高,假藥的成分不明甚或攙入雜質,即使成分相同,所含的劑量亦不清晰。至於水貨,在運送來港時亦可能使用了不恰當的儲存方法,或會影響藥物品質和功效,構成風險。

此外,亦有藥房在病人購買癌症藥物時,推介價錢較低廉的「副廠貨」,消費者如遇到上述情況必須格外留神。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抗癌藥物屬處方藥物,必須在註冊藥房及由註冊藥劑師或其監督下,按照本港註冊醫生的藥方才可售賣。

在本港購買藥物時,應該留意已註冊的藥劑製品的包裝上,印有「HK-XXXXX」樣式的香港註冊號碼。消費者不應因價錢便宜而購買來歷不明的藥物。此外,任何人士不論經任何途徑(包括互聯網)非法售賣或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及處方藥即屬違法。 網上購物蔚然成風,當中包括網購藥物。為加強消費者的保護,消委會認為當局可參考加拿大及澳洲等地的做法,由政府核准合資格的網上藥物銷售商。而美國佛羅里達州規定網上藥店必須領有牌照,並需設立由藥劑師解答查詢的免費諮詢熱線。

鑑於網上藥店充斥假貨禁藥問題嚴重,消費者絕對不應從互聯網胡亂購買及服用成分不明或可疑的藥物,在服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