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 關注可持續消費 捍衛消費者權益

  • 2016.07.19

第16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收到來自平面及電子媒體共231份參賽作品,當中不少題材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並促使監管當局檢視政策和法例,包括內地來港無牌行醫整容、護老院脫光長者衣服在露天平台等洗澡、鉛水恐慌等報道,彰顯新聞界對捍衛消費者權益的重要。

參賽作品中,共有136份來自印刷媒體、35份來自電子傳媒,分別電視23份及電台12份,40份來自新聞攝影組別,以及20份來自校園組的參賽作品。鑑於全球正面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等問題,如何締造一個可持續消費的環境日益重要。本會今年特此增設「可持續消費獎」,鼓勵新聞界肩負起公眾教育的角色,令可持續消費的理念在消費者心中萌芽和成長。

頒獎禮上合共頒發8個組別,金、銀、銅共24個獎項,1個優異獎以及3個可持續消費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先生,GBS,JP及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黃玉山教授,BBS,JP一同主持頒獎禮。

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教授,BBS,JP於活動致辭時讚揚傳媒專業求真的精神和努力不懈的敬業態度,令廣大市民能夠由更深更廣、更多角度,了解香港社會關於消費者權益的資訊。

蘇錦樑先生,GBS,JP指出:「傳媒報道消費新聞,除了能協助消費者作出選擇外,亦對政府的工作具有啟發性。」蘇局長特別感謝傳媒廣泛報導政府就不同行業設定的規管措施、《商品說明條例》及《競爭條例》等,讓消費者加以留意和警惕。

可持續消費獎

奪得「可持續消費獎 - 報章及雜誌組」的作品為一連三篇的系列報道,報道專訪不同機構的「惜食」工作,讓讀者了解如何善用資源,以行動珍惜食材。

「校園組」方面,得獎作品探討電動車在香港難以普及的原因,不禁讓觀眾反思,要推動可持續消費的發展,實須政府擔當牽頭角色。

「新聞攝影」則捕捉一名僅穿內衣褲的妙齡女郎於寒冬下,站於名店門外,手持標語鼓勵消費者「純素購物」,維護動物權益,同時抗議名店以鱷魚皮製成各種皮具,涉及虐待動物。

平面媒體

一如以往,今屆報道獎平面媒體競爭依然最為激烈,由來自多家平面媒體合共79份新聞作品及57份特寫作品爭奪殊榮。兩個組別的金獎均為偵查式報道。

「新聞組別」金獎作品是一連三篇的系列報道,記者全程直擊內地無牌「黑醫」來港為客戶注射整容針藥的過程,報道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有關當局經調查後採取拘捕行動,發揮傳媒監察社會的作用。

「特寫組別」金獎作品同樣為一連三篇的系列報道,有安老院舍將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長者於露天平台脫光衣服後,排隊洗澡,無視長者的人權及私隱,掀起社會廣泛迴響。報道促使社署吊銷涉事安老院的牌照,亦激起大眾對維護長者尊嚴的關注。

電子媒體

「電視組別」方面,「電視新聞」金獎作品揭露部分銀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可讀取個人資料,有效警惕消費者對個人資料保障的關注,事件亦促使相關銀行安排客戶更換新卡以解決問題。「電視特寫」金獎作品則追蹤冰鮮雞運送過程的漏洞,以及非法加油站的問題日益猖獗,帶出政府需檢討現行監管機制。

「電台組別」方面,「電台新聞」的金獎作品解構鉛水事件的成因,逐項破解水喉裝配工程期間出現問題的工序。而「電台特寫」的金獎作品則以不同案例探討現行商品說明條例對消費者保障的不足,與大眾日常消費息息相關。

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方面,金獎作品捕捉了大批買了新款智能手機的人士,在開售日蜂擁圍著收買手機炒家的有趣畫面。

校園組

金獎作品以三位長者的故事為例,以人性化的角度,娓娓道出領展將屋邨街市改建成商場,對區內居民造成種種不便。

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由消委會、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聯合主辦,現已發展成一個具規模及權威的獎項,以表揚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及卓越成就。

由十一人組成的評審小組來自各專業組織及新聞學術界,當中亦包括消委會主席及副主席,共同肩負評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