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洗潔精洗滌量和成本差異大 6成含可致敏防腐劑須小心選購

  • 2018.03.15

市面上不少洗潔精品牌除標榜洗滌能力,有些更聲稱「成分天然」,已獲取環保認證,亦有些聲稱具有「護膚」或「滋潤雙手」的功效。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35款洗潔精,當中包括「一般」、「濃縮」和「超濃縮」配方的產品,發現各樣本的洗滌量表現懸殊,清洗碟子的數量最多相差近5倍,其中一般配方樣本的平均洗滌量表現最參差;以測試結果計算清洗100隻碟的費用,花費最多和最少的樣本均屬一般配方樣本,但費用相差逾15倍。測試結果顯示,不論「一般」、「濃縮」或「超濃縮」配方,均有洗滌量較多但費用較低的產品,故不能單靠聲稱選擇。
 
同時,消委會又發現,約6成樣本(21款)檢出可致敏防腐劑,當中5款聲稱可清洗蔬果,亦有標榜「成分天然」、「不傷手」、「性質溫和」等,以及獲環保認證的產品;同樣也有約6成樣本的產品標籤沒有詳細列明成分資料。消委會促請生產商改善產品標籤說明,增加資訊透明度,容易皮膚敏感的消費者亦要小心求證,以減低使用風險。
 
35款測試樣本中,23款為一般配方的洗潔精,4款為濃縮配方,其餘8款為超濃縮配方,容量由最少230毫升至最多2000毫升,每瓶售價由約$11至$95不等。
 
測試參考德國美容化妝品及衞生清潔品產業協會(IKW)的手洗用洗潔精清潔效能品質評估建議(Recommendation for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Cleaning Performance of Hand Dishwashing Detergents),以4毫升洗潔精分量,加入5公升溫水,再用指定硬毛刷,洗刷沾有人工污漬的碟子,直至溶液表面的泡沫消散至無法完全覆蓋溶液表面。測試模式接近日常生活中清洗碟子的狀態,清洗碟子的數量愈多,反映洗潔精樣本的洗滌效能愈高。
洗潔精檢測- 常見致敏成分
 
洗滌量表現
 
測試結果顯示,約3成(11款)樣本的洗滌量表現較理想,可清洗超過22隻碟子。當中5款為一般配方洗潔精,4款為超濃縮配方,2款為濃縮配方。一般配方樣本的洗滌量表現最參差,最多的可清洗38.6隻,而最少的僅可清洗6.8隻碟子,相差近5倍。
 
綜合不同配方種類,23款一般配方的樣本,平均可清洗約16.7隻碟子﹔4款濃縮配方樣本平均可清洗22.9隻﹔而8款超濃縮配方樣本則平均可清洗約21.3隻碟子。
 
至於相同品牌中的一般、濃縮或超濃縮配方產品,其平均洗滌量以濃縮配方的樣本較一般配方的高出38%至215%,平均可多洗接近7至19隻碟子不等。估算各樣本洗滌100隻碟子的費用,則由$0.32至$5.21不等,花費最多和最少的均屬一般配方樣本,但差距高達15倍。然而,如果比較不同品牌的樣本,當中有「濃縮」等字眼的產品,未必會較「一般」配方出色。舉例說,就洗滌量而言,表現最好的濃縮配方樣本平均可洗32.6隻碟,但一般配方的最佳樣本平均可洗38.6隻﹔而洗滌量最少的濃縮配方樣本平均只可洗15隻碟,低於12款一般配方樣本的平均洗滌量。
 
測試結果顯示,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s)總量較高樣本的洗滌量表現也較優勝。在洗滌量表現較理想的樣本中,其中2款標示含表面活性劑總量高達45%或以上。4款列明含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SLS或SLES的樣本,其洗滌量表現亦不錯。不過,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使用SLS或SLES含量高的洗潔精後,宜用清水徹底洗淨雙手,以防洗潔精殘留在皮膚上,刺激皮膚。
 
可致敏防腐劑
 
測試中,6成(21款)樣本檢出可致敏防腐劑MIT、CMIT或BIT。當中11款只檢出MIT,含量由6.4ppm至78ppm;4款只檢出BIT,但含量普遍較高,由93ppm至490ppm;1款只檢出CMIT(9.1ppm)﹔而餘下5款則同時檢出其中兩種可致敏防腐劑,總含量介乎11.6ppm至82ppm。消費者若經常接觸可致敏防腐劑含量高的洗潔精,可能引致過敏反應,甚至令手部皮膚出現皮膚炎。
 
參考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就沖洗式皮膚護理品中MIT最高使用濃度15ppm為安全水平的建議,9款樣本檢出的MIT濃度高於建議﹔有3款檢出CMIT和MIT總量高於15ppm,引致皮膚過敏反應機會較大。另有1款樣本的甲醇含量稍高於內地有關洗滌劑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上限。
 
6款聲稱可清洗蔬菜和水果的樣本中,5款都檢出可致敏防腐劑,但產品標籤上並無相關標示,消費者宜審慎選購和使用該類產品。
 
產品成分資料
 
消委會亦檢視各樣本的產品成分資料,發現逾6成樣本沒有詳細列明成分,消費者未必能掌握產品是否含可致敏物質例如香料或防腐劑。另外,有7款樣本只標示含有表面活性劑和香料/添加劑,但該種標示方法對消費者瞭解產品特性的作用不大。12款更完全沒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成分資料;消委會強調,全面的成分列表資訊,有助消費者揀選合適的產品,呼籲各生產商提升產品成分的透明度,改善標籤,詳細列出成分資料,包括成分的化學名稱(如表面活性劑)及其使用比重、可致敏成分如防腐劑及香料,並標示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限。
 
另外,樣本中有7款聲稱獲美國、歐盟、中國及紐西蘭等地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頒發的環保認證,其洗滌量表現與試驗中所用的標準洗滌劑相若,但消費者須留意,獲環保認證的產品,亦有機會含有致敏物質。
 
消費者選擇和使用洗潔精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 購買前細閱產品詳細成分資料,暸解是否含有可致敏成分;
  • 皮膚敏感人士、濕疹患者,以及雙手有傷口時,應避免選用含有MIT、CMIT或BIT等防腐劑的產品;
  • 有需要時應配戴手套洗碗,以減少接觸刺激或致敏物質;
  • 洗碗碟時,如污漬不太頑固,可用冷水加適量洗潔精,避免長開水喉沖洗;
  • 遇到頑固或者油膩污漬,可先用熱水浸泡,再用洗潔精清洗,以節省洗潔精的用量。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