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進修增值課程種類繁多 謹慎選擇免招紛爭和損失

  • 2017.09.14

不少消費者為增進個人能力或某些技能,會考慮參加進修或增值課程,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目前香港並無統一認可此類課程質素的機構,考慮報讀這類課程時,除考慮個人需要和興趣外,還要留意課程的實用性、專業性和口碑。不慎報讀質素低劣的課程,損失的除了是金錢和時間,更甚者是學習了一些不正確或不專業的知識或理論。

從消委會接獲的投訴個案顯示,部份課程提供者涉及不良推銷手法、導師的資歷備受質疑、或培訓機構的宣傳廣告與實際情況有異。像「個人成長」這類課程的內容和目標通常較為抽象,與其他較為實際的科目有別。消費者較難評估課程內容的實際效果及導師的水準。如有爭議,事後追討的成功機會亦不高。消費者報讀課程前,謹記小心選擇,以免浪費辛苦賺來的金錢和寶貴時間。

個案一:硬銷「探索課程」
近年,坊間不時出現聲稱有助人生成長的課程。隨著競爭日益激烈,有關這類課程使用不良營商行為的投訴亦相應增加。在個案中,投訴人支付了$5,800報讀為期五天的訓練課程。而在課程的最後一天,導師開始硬銷第二及第三階段的課程,催促學員立即報讀。投訴人覺得課程對自己幫助不大,拒絕參加。

稍後他受邀參加分享會,導師及自稱前學員的人士輪流質問投訴人不參加課程的原因,經歷了連續3小時的疲勞轟炸後,投訴人幾近崩潰,在身心俱疲下繳付了第二及第三階段學費共$18,500。消委會曾嘗試居中調停,但該公司堅持投訴人是自願參加並拒絕退款,因此本會建議投訴人透過訴訟追討。

個案二:導師輔導資歷成疑
導師的資歷則引起另一宗有關兒童心理輔導員證書課程的投訴。在此個案中,該導師聲稱自己是香港某心理學會會員,並持有一些外國認可資歷。基於該導師的資歷,投訴人毫不猶豫地報讀了該課程並繳付了學費$39,800。然而她很快就發現課程大綱與培訓機構的宣傳冊子有很大差異,而且全班只有4位學員。

事實上,導師只是安排學員進行小組討論及派發筆記,沒有仔細教授輔導理論,並且有學員發現筆記內容是從網上抄襲得來。投訴人其後得悉該名導師並非所聲稱的某心理學會會員。投訴人感到非常不滿,向消委會尋求協助。然而,該公司拒絕回覆消委會的來函及電話,因此消委會建議投訴人諮詢法律意見以決定下一步行動。

現時,本港尚未有法定註冊及執業制度,規管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人士的專業資格。一般消費者只能按照有關人士所聲稱資歷或過往經驗作出評估,而其教學質素則更難以保證。消費者應先暸解與心理學或輔導相關的專業團體背景,並妥善保留課程簡介及單據等資料,作為出現爭議時的憑據。

個案三:「外籍導師」並無定義
英語「外籍導師」一詞是否意味著導師必須是西方外籍人士或是非華裔? 一名投訴人報讀了標榜由「外籍導師」任教的英語課程,卻發現所謂的「外籍導師」原來是持澳洲國籍的華人,令她大感失望。雖然投訴人承認該名華人導師英語口音純正,但課堂中近八成時間都是以廣東話授課,不符合她當初揀選此課程以改善英語會話的原意。

 投訴人聲稱在報讀課程前,職員曾向她保證課程的重點是由「外籍導師」提供一對一的會話訓練。但是,她從沒有在該學校遇見過「外籍導師」。該公司堅持其課程通過及符合持續進修基金的要求,且任教導師操流利英語並持有認可資歷。經消委會積極調停後,該公司最終同意向投訴人退回八成已繳學費(合共$6,099) 以作和解。

坊間不少英語課程標榜由「外籍導師」任教,不少學生相信由母語為英語的外籍人士教授語言,學習效果會更好。但是,營商者對「外籍導師」的理解可能與一般消費者的期望存有分歧,故容易產生糾紛。消費者委員會建議營商者可以考慮提供導師姓名、相片及教學資歷等資料,確保說明清楚無誤。

鑑於市場上的培訓課程多不勝數,消費者面對花多繚亂的選擇,應注意以下的消費貼士:

  • 瞭解自己的實際需要、財政狀況及學習目標;
  • 選擇培訓機構前,瞭解它的創辦人及其名聲、導師的資歷、及教學水準的風評;
  • 課程提供者有責任提供有關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全面、準確及清晰的資料;
  • 如資料與事實不符,要儘量保留證據,並可考慮向海關舉報相關課程提供者。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