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免費體檢講座為名硬銷為實 慎防高價購買存疑保健食品

  • 2017.06.15

不少消費者重視健康,因而毫不吝嗇地購買保健產品,期望得以養生。因此,坊間存在一些以免費健康講座和身體檢查作招徠,伺機向關注健康的顧客推銷保健食品。從消費者委員會接獲的投訴反映,市場上存在一些不良銷售手法,對保健食品的功效、適用性和其他特性,甚至體檢的結果或分析,作出不正確或誤導性的陳述,消費者有必要格外留神。

消委會提醒商戶,以不良銷售手法,包括誇大或誤導產品成效可能觸犯《商品說明條例》。選購健康食品前,消費者應「停一停、諗一諗」,切勿輕信銷售人員的健康分析和有關產品功效的聲稱,應該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對症下藥。

個案一:即場解讀體檢報告  危言聳聽促銷產品

投訴人透過信用卡優惠,預約A公司免費檢測血管年齡,檢測過後,A公司的職員表示,投訴人的血管老化及阻塞程度達9成,會出現頭暈等病徵,建議投訴人購買由A公司出品的營養補充丸,聲稱一般中年女性服用3至6個月,無論精神及睡眠質素等都會有所改善。

由於職員解說的檢測數據及解說令人感到不安,投訴人為健康著想,決定以$5,000購買6瓶營養丸。投訴人及後跟家人商量後,因擔心血管阻塞引致中風,於是預約專科醫生檢查,結果發現其血管沒有大問題。投訴人質疑檢測結果的真偽,又不滿A公司職員危言聳聽,於是向消委會投訴。後經本會介入後,A公司同意退回5瓶產品的費用。

個案二:免費講座、贈品吸引長者  購昂貴保健食品實為腸胃藥

B公司經常為長者舉辦免費健康講座,更會派發贈品,投訴人間中會跟街坊參加。於去年10月的講座中,B公司推介一種聲稱有助醫治痛症的抗氧化的保健食品,並可增強腦細胞。投訴人本身有骨痛問題,加上現場有街坊推介,在「羊群心理」下以$2,000購買了1瓶藥丸產品。

其後,投訴人兒子細閱包裝資料,發現產品只含有普通改善腸胃的成分,根本未能醫治痛症,認為B公司職員有誤導之嫌,要求退款。B公司最初表示只可退回尚未開封的產品,經本會多次調停後,投訴人最終獲全數退款。

個案三:誤信銷售人員非專業意見  胡亂服用補充劑或損健康

投訴人途經售賣有機及保健食品的C公司,店員得悉投訴人有一名踏入發育階段的女兒,便落力推銷一種聲稱有助兒童全面發展,可減壓及增高的鈣質補充液。投訴人最終以$510購買了一套。及後,投訴人帶同女兒到醫院覆診時,向醫生查詢有關該鈣質補充液的功效,醫生指該補充液含有鈣、鎂、鋅及其他元素,並非所有兒童都適宜服用,過量攝取或會有副作用。

投訴人到C公司與職員理論,並要求退回尚未開封的一瓶產品,但最終未能成功,遂向消委會求助,認為C公司職員未有因應她女兒的年齡及健康狀況推銷合適的產品。但C公司不同意投訴人的說法,否認產品不宜兒童服用,堅持不會退款或換貨。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只為提供營養補充或保健作用,並非用作醫治病症,消費者如患有疾病,應諮詢醫生意見及尋求專業治療;在選購保健食品時,應小心認清產品的成分和功效,以及個人需要。如有疑問,可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切忌輕率選購。否則不但浪費金錢,更可能延誤治療,或為身體帶來不良反應及副作用。以下是對消費者的提示:

  • 保健食品種類繁多,銷售點亦廣,消費者無須急於購買,應先與家人及醫生商討,再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產品;
  • 接受免費體檢或健康服務時,尤其當服務是由銷售產品的商戶提供,要特別留意過程中是否有加入銷售產品的信息,消費者須審慎判斷;
  • 保健食品含有的成分,未必切合所有人的體質需要,消費者不應胡亂進食,如有不良反應須立即停止服用;
  • 若消費者本身有長期病患、懷孕或正服用處方藥物,應諮詢醫生意見,以了解產品會否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