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電視機價格聲畫質素俱懸殊 繁多功能未必合用

  • 2016.09.14

隨著科技進步,過去數年,電視機價格不斷下降,吸引不少家庭更換聲畫效果更佳的型號。除了追求大屏幕和纖薄的外觀,解像度亦由全高清提升至超高清,更配合3D技術和支援多媒體播放等功能,令人目不暇給。然而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機時不應盲目追求最新的影像技術及功能,需瞭解不同電視功能和自己的需要,比對有關價格,再作出明智的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首次測試48至50吋的大屏幕電視機,委託德國的實驗室測試11款樣本(7款超高清、4款全高清)的畫質、音質、使用方便程度、多媒體播放、多功能程度及省電程度。樣本的售價介乎$3,888至$14,980。結果發現各樣本的畫質參差,音色表現懸殊。儘管功能多多,但並不方便使用。如比較價格和質素更未必有直接關係,加上維修保養計劃時限不一,消費者宜慎選適合自己家居的電視機,享受高聲畫效果影視娛樂之餘,亦能支持可持續消費。

近年市面上不少電視機標榜屏幕解像度達超高清(Ultra HD/4K),總像素是一般全高清的4倍。7款超高清樣本總評較佳,以5分為滿分,最高分數2款總評獲4分,3款為3分。以同得3.5分的2款樣本比較,售價相差超過1倍,反映價格和質素未必有直接關係。至於4款全高清樣本總評均只獲2分或2.5分。

雖然超高清電視機的總像素是全高清的4倍,畫面因此更細緻,但消費者需留意目前本地數碼地面電視廣播尚未支援超高清,市面上的藍光碟或互聯網影片亦大部分以全高清或以下的解像度為主。消費者宜根據個人需要或待超高清拍攝及廣播技術普及,才決定是否以較高的價錢選購超高清電視。

動態畫面有明顯分野

在超高清電視中只有1款樣本的整體畫質達到4.5分,其餘6款均只獲3分至3.5分。總評分數最高的2款樣本在播放超高清影片項目中亦分別取得5分及4分。

現時市面上大部分電視機都是平面設計,但近年有生產商推出弧形設計的屏幕,聲稱配合人類視角,令觀看時有被影像環繞的享受。今次有1款樣本使用弧形屏幕。不過如果觀眾並非在屏幕的正前方,曲面屏幕會令影像出現變形。

樣本中有2款具備3D功能,立體影像都有明顯的立體深度,同獲4分,但配合專用觀看眼鏡有所分別。採用主動式3D技術的1款眼鏡須要充電後才能運作,較不方便。相反,以被動式3D技術的1款要求3D偏光眼鏡即可,佩戴時較輕巧和舒適。 

測試又發現7款超高清樣本中,有4款在高清數碼廣播取得4分,而在高清HDMI輸入的評審項目中只有2款樣本取得4分; 3款全高清樣本無論在高清數碼廣播及高清HDMI輸入,均因為色彩不自然、暗位細節盡失或灰階不均等畫質問題,只得2分的較低評分。
 
另外,一般電視機在顯示鏡頭轉移及動作畫面時,會顯得不清晰或不順暢。部分產品設有動態影像優化功能,營造暢順的感覺。4款設有動態影像優化功能的樣本,1款獲5分,另外3款亦獲4分。

音質懸殊

3位專家根據各樣本播放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及包含男女聲的戲劇評分。其中4款超高清樣本獲4分或以上,具備音質清晰、音樂柔和悅耳,低音夠重等優點;另外4款全高清樣本,則被指播放的聲音薄弱沉悶、沒有低音,甚至只有中音而沒有高音,音質令人失望,只獲1.5分。

功能多但未必易用

智能電視雖然標榜具上網及串流播放影片等功能,但使用體驗遠不及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例如8款樣本提供網頁瀏覽功能,但6款只獲2分,原因是瀏覽網頁時,利用遙控器輸入文字極為不便、模擬滑鼠的移動欠理想、點擊網頁中的連結亦有困難等。

智能電視必須經常更新應用程式、升級系統,才能順利運行,但製造商一般在產品推出1年後便停止更新系統,使智能電視功能愈不中用。消委會建議購買電視機最重要還是畫質,如想要有智能功能,可考慮另購智能電視盒,又或將智能手機接駁到電視機上使用。

保用年期分別頗大

各樣本由製造商或代理商提供全面保用的年期由1至5年不等,期內可獲免費上門檢查及維修服務。11款樣本中只有1個樣本提供長達5年的保用,對用戶有較大保障;另外有3款的保養期只有1年,雖然其售價均在$5,000以下,但假如使用滿1年便壞,需要再購買新電視機,其使用成本便隨時變得比其他牌子高,同時亦不符合可持續消費的原則。

以下是其他選購和使用電視機的建議:

  • 應考慮家居環境與電視機的尺寸的關係。業界建議距離應為屏幕尺寸的2.5倍,即48吋電視的適當觀看距離為約3米。而按香港眼科醫學院的建議,觀看電視的距離的指引是電視尺寸的5倍,則應有6米;
  • 畫面出廠預設值未必是最佳,應按家居環境,適當調校畫面對比及光暗度;
  • 注意擺放或安裝的地方須能安穩地支撐電視機,如要掛牆安裝,應聘請經驗豐富的技師;
  • 新款電視機都採用窄邊框的設計,對屏幕面板的保護較弱,因此如要搬動電視機,都必須小心輕放及避免碰撞;
  • 留意保用期、產品保養範圍、檢查及維修服務。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