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海外簽帳免手續費」並非全免 稍一不慎易被誤導

  • 2015.12.15

消費者在海外以信用卡消費,無論以當地貨幣或港幣簽帳,或多或少都需支付手續費。不少發卡機構以「免手續費」作招徠,但免除的其實只是部分手續費,消費者會很容易被誤導。

消費者委員會建議,監管當局應檢視和規管發卡機構在廣告所用的字眼避免誤導消費者,及是否確保有足夠途徑向消費者發放收取手續費的詳情。各發卡機構亦應製作方便消費者使用的網頁,以供查詢海外簽帳的各項手續費及兌換率,令消費者可隨時隨地計算最划算的付款方式。 

消費者須留意,海外簽帳的手續費主要由發卡機構及信用卡組織徵收,另外,視乎消費者選取付款的貨幣,或也需支付動態貨幣轉換(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簡稱DCC)服務的手續費。

部分發卡機構的信用卡推廣以「海外簽帳不收手續費」作招徠,其實只代表該發卡機構不會徵收手續費,消費者仍有可能需要支付有關交易牽涉的其他服務提供者所徵收的手續費,總和隨時高達簽帳額的4至6%。

消費者委員會調查本地21間發卡機構的海外簽帳收費,結果發現不同機構收取手續費差異可以很大,如選擇以當地貨幣簽帳,部分信用卡可提供免手續費,但最高的則可涉及簽帳額的2.45%作為手續費,以簽帳額$10,000計,手續費可高達$245。

消委會的調查結果也發現,只有少數發卡機構會在持卡人的合約或月結單背頁,將收取手續費及相關細節作為一般資料列明。消費者在簽帳前只能在發卡機構網頁內查閱,或向其分行或客戶服務熱線查詢有關條款。

若以外地貨幣簽帳,消費者不能即時知道結算額,因兌換率一般會由信用卡組織以結算日當天的匯率或從政府強制適用的貨幣兌換率中選擇,消費者需在收到月結單或經其他渠道查閱才知道最終結算的港幣金額。在整個信用卡海外消費的過程中,消費者一直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對於兌換率和手續費等重要資料,均不了解。

另一種簽帳方式是選擇以港幣入帳。所謂以港幣入帳,即動態貨幣轉換,是由外地商戶或從事貨幣兌換的公司提供的服務,會在消費者簽帳時,即時提供貨幣兌換。

DCC的好處是消費者可在簽帳時便知悉入帳金額,不過在本會所見的例子中,提供貨幣兌換的公司會收取3%或以上的手續費,部分更高達5%。

以標榜「海外簽帳不收手續費」的信用卡為例,如選擇以DCC簽帳,發卡機構理應免收手續費,但信用卡組織(1%)再加DCC兌換服務的3至5%手續費,整體可以佔簽帳額的4至6%。

舉例說,消費者如以DCC方式在海外簽帳,需向信用卡組織付1%的手續費,另在兌換貨幣時須繳付3.6%手續費,手續費總金額會接近簽帳額的4.6%,相對以當地貨幣入帳,則只需支付發卡機構的1.95%手續費。假如購買物品價值為港幣$1,000,以DCC簽帳便需額外多付$46,較以當地貨幣入帳的$19.5多出超過1倍。簽帳金額愈高,消費者額外多付的手續費金額便愈大。

對消費者而言,除非該種外幣的兌換價在短期內大幅波動,否則選擇以當地貨幣入帳,一般都因手續費較少而較為划算。

另外,當消費者以港幣信用卡於海外網站購物時,也會面對以外幣入帳抑或港幣入帳的問題,建議消費者亦應選擇以網站的結算貨幣付款,或可先轉換貨幣價格作詳細比較後才決定。

消費者在外地或網購時使用信用卡簽帳,可留意以下建議:

  • 消費者不應輕易相信廣告中的「免手續費」字眼,並要細閱廣告是否同時列出其他收費細節;
  • 先研究各張信用卡在海外簽帳的手續費,選取最划算的簽帳方式;
  • 盡量選用當地貨幣或購物網站結算貨幣入賬,避免因使用DCC服務而需支付額外的手續費;
  • 確認交易前細心閱讀和核對收據或信用卡終端機顯示的資料,如交易貨幣、銀碼、兌換率、手續費等;
  • 簽賬後保留收據以便日後核對月結單。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