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正視藥物安全-消費者委員會促規管製藥業營商手法

  • 1999.11.30

消費者委員會關注藥劑業界銷售假藥,或誤導消費者購買醫藥產品,建議政府設立有效監管機制,處理業界的不良銷售手法。

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劉燕卿出席「全球藥物安全日」新聞發報會時表示,部分藥劑業界經營手法不當,影響消費者;她又關注,網上銷售藥物風氣日漸盛行,令多種危險藥物在沒有監管及醫生處方下,流入市面,令普羅消費者失去基本的安全保障。

由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舉辦的「全球藥物安全會議及博覽會 - 香港2010」上,劉燕卿指出,由於藥物的全球流通,一旦出現問題將影響甚廣;要改善藥物及病人用藥的安全,各方必須正視多方面問題,包括:如何加強監測藥物的製造源頭及銷售渠道;怎樣去抽查及檢測市面上的藥劑製品;堵塞不合法藥品流入市面;及加強消費者在購買或使用藥物時的安全意識,將會是重要課題。

劉燕卿呼籲,政府、藥劑業界及消費者組織各方共同合作,解決及改善有關問題。她認為,業界除了要在打擊假藥方面努力之外,還應該正視公眾對規管業界的訴求;而政府的有效監管機制更是不可或缺。

對於港府正研究修訂《商品說明條例》,擴大條例的涵蓋範圍,針對的不良營商手法,包括誤導、失實陳述等立法規管,消委會有信心,當新修訂條例實施,會更有效規管業界的不良銷售手法,包括藥物銷售。

過去兩年,消費者委員會收到涉及藥物的投訴,於2008年有32宗,2009年有42宗,主要涉及藥物價格和銷售手法。今年一月至九月,共接獲22宗投訴,當中約三成投訴與銷售手法、虛假說明及價格有關。

另一方面,劉燕卿認為,各地消費者組織,包括本港的消費者委員會,可透過產品測試及消費者教育等方式,教育消費者知所選擇,同時也為公眾發聲,促請監管機構制訂藥物安全政策。

在本港,由消費者委員會「點名」公布銷售或供應假藥的藥行,可能是現階段有效打擊不法營商手法的途徑。劉燕卿表示,消委會很樂意與香港海關及相關業界共同合作,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