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6 個搜尋結果
排序依據
每頁顯示
炎夏快到了,要對抗猛烈的陽光,除了架上太陽眼鏡,還要為面部和身體的肌膚做好防曬準備。近年市面出現了以納米為賣點的防曬用品,聲稱可緊貼皮膚,提供持久保護,惟有關防曬護理用品的報道卻質疑某些成分例如礦物納米粒子的安全性,令人對使用防曬用品產生疑慮,本文為你解開疑團!
夏日炎炎,陽光份外熾熱,紫外線強度也特別高。紫外線會令皮膚老化,出現色斑和皺紋,嚴重時更可能令皮膚產生病變,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因此,每天都要做足防曬措施,嚴選有足夠防禦能力的防曬產品,力抗UVA與UVB對皮膚的傷害!
夏日炎炎,紫外線指數持續高企,如不做好防曬準備,皮膚易受傷害。調查卻反映,近半數港人忽略防曬的重要性,並且對防曬措施存在不少誤解!
很多人會趁陽光普照的日子進行戶外活動,但紫外線不但會曬黑皮膚,亦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除戴上太陽帽、太陽眼鏡及塗上防曬霜外,不少人會穿上聲稱加入涼感、排汗、速乾等功能的防曬手袖,保護雙臂皮膚。本會測試了20款防曬手袖,售價由$12至$480,發現樣本於透空氣度、排汗、快乾、耐用度等測試項目表現參差,儘管價格較高的手袖普遍表現較好,但仍不乏表現不俗的廉宜選擇。
夏天進行户外活動,要做足防曬措施,不想雙手曬出「兩截色」,近年市面上推出聲稱排汗快乾,兼透氣的防曬手袖。消委會測試市面上20款相關產品,發現全部樣本的防曬效能表現優異,但過半數(12款)樣本排汗快乾功能表現欠佳。究竟這些產品的布料,如何做到透氣兼排汗快乾?測試結果如何? 排汗功能 具有良好排汗功能的布料,可將汗水從皮膚上吸走,並將汗水從布料底層傳送到布料外層及快速擴散,以利蒸發於空氣
紫外線可按波長分為紫外線A、紫外線B及紫外線C三段。不過,大部分UVC會被大氣中的臭氧層阻隔,故UVC對皮膚的傷害不大,而UVA則會令皮膚變黑、老化,出現色斑和皺紋﹔UVB則可灼傷皮膚,引致紅腫、疼痛,甚至產生水泡。長期暴露在UVA和UVB下,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 市面的防曬產品都會標示出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曬係數及SPF (Sun
夏日炎炎,防曬措施並非女士專利,男士也不能忽視。市面上售賣的防曬產品林林總總,有標示SPF值,有標示PA值,究竟代表甚麼﹖防曬數值是否越高越好?不同的防曬成分對皮膚有何影響?本會抽查21款防曬用品,就產品包裝上的功效說明、用法及注意事項等重要資料作研究,解讀防曬產品的標籤資料內容。
SPF30 = SPF15的兩倍防曬效能?不是。雖然防曬產品標示的SPF系數愈高,代表在太陽底下保護皮膚的時間愈長,但其實SPF15的防曬用品已經可以有效抵擋93%的紫外線B,應該足夠日常使用;若長時間逗留戶外或沙灘,則可能需要用SPF30以上的產品,其後每2至3小時補塗一次。 消委會提提你,SPF50的防曬效能基本上已達到98%的保護,消費者不一定要追求SPF數值更高的防曬產品,因為SPF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