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慎防灼伤
1.化学暖垫慎防温度过高
化学发热暖垫和暖包不用预先加热,又可在户外使用,十分方便。但本会调查曾发现有化学暖垫声称最高竟可达87℃高温,亦有多个样本声称的平均温度高达50℃,更有产品声称可维持50℃达20小时。因此,消费者必须依照产品上的指示,避免将暖贴直接与皮肤接触,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使用有黏贴功能的暖垫时,应贴在内衣外侧或外衣内侧。补充装则应配合隔热布袋或胶盒使用,以免灼伤。
2. 小心不知情下被灼伤
如皮肤与高达54℃的物件接触30分钟或以上,有可能会造成皮肤深层烫伤。即使暖垫的温度只是较正常体温稍高一点(例如43℃),如长时间(例如8小时或以上)紧贴皮肤的同一位置,也有可能在无痛的情况下引致灼伤,伤害程度更可达皮肤深层,称之为「第三度烫伤」。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接受专科医生诊治。因此,消费者应避免在睡觉、酒醉或神智不清时使用暖垫或暖袋,亦不宜在盖着电毯时、或在电炉前同时使用,以免温度增加至可引致灼伤的程度。暖垫亦不宜长时间贴近对热力敏感度较低的部位,例如足踝。
轻微烫伤的注意事项
- 切勿使用黏性敷料如棉花或胶布等直接包裹伤口,以免敷料与伤口黏在一起。
- 切勿用冰直接敷在伤处,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破坏细胞组织。
- 切勿胡乱涂上药物,或其他物质如药油、牙膏、豉油、烫火膏、肥皂、食油等物质,以免令伤口恶化。
- 切勿将水泡弄破,否则会容易引致细菌感染。
- 切勿除去黏在伤口的任何东西,例如衣服,勉强除去只会撕破皮肤,增加受感染的危险。
3. 发热暖垫非人人适用
肌肤对热力无感觉或敏感度低的人士,如幼童、长者、糖尿病患者、脊髓病者、正接受药物治疗(如服食或注射止痛药或安眠药)、残障和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士均不宜使用发热暖垫,如有必要,最好在看管下才使用。
糖尿病患者四肢的远端感觉神经受糖尿病影响,皮肤对温度和痛楚的敏感度会较低,如有必要使用发热暖垫,应先以肩膀或手肘位置测试温度,或向他人寻求协助,以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烫伤皮肤。
4. 提防高危电极式电暖袋
在一些小铺或街头摊档出售的电极式电暖袋需要插电加热,或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安全要求。这类产品的袋身以软身塑胶物料制造,内藏两条电极、恒温器和导电溶液。当电流经电极通过导电溶液,就可产生热力。这种电暖袋看似方便易用,实则危机重重。过往有多宗由电极式电暖袋引致的烫伤意外,都是由于电暖袋的恒温器线路失灵,以致产品不能自动停止加热,加上这类电暖袋的袋身物料单薄,耐热能力不足,结果破裂而流出灼热溶液,烫伤用者。由于导电溶液与带电的电极直接接触,如用者于加热时接触到意外漏出的溶液,便有触电的可能,流出的溶液亦可引致严重烫伤。 当加热时电暖包出现发胀,显示电暖包已经损坏,应立即拔出电源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刺破暖包并弃掉。
二、注意家居安全
1. 微波炉自动感应翻热功能,是加热暖垫的大敌!
使用微波炉加热啫喱、硅胶或天然植物(包括谷粒、豆或荞麦)暖垫,加热时间由20秒至数分钟不等,可视乎暖垫的大小及微波炉的火力而调节。
无论用哪一种物料的暖垫,在微波炉内加热时要留意加热的火力及最长的加热时间,避免使用微波炉的自动翻热(auto reheat)或自动感应翻热(sensor reheat)模式,否则可能会因过度加热而引致意外。加热前宜先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加热后用干毛巾包住热烫的暖垫,方便取出。采用错误的加热方法或过度加热均可引致产品包装爆裂,引致严重的烫伤意外。消费者应谨记,每次加热前应先确定暖垫已经彻底冷却。如加热后发现暖垫有泄漏情况,应待产品冷却后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