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油」其重要小貼士

「油」其重要小貼士

一到新年,香脆鬆化的油角、笑口棗、煎堆通通出爐。想製作香噴噴嘅油炸食品,喺選擇食油上就要花心思。最近消委會大規模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發現逾40款樣本含各類污染物。除左污染物,還要留意切合食油煙點使用不同的烹調方法。想食得更安心?睇睇消委會的6個小貼士啦!

文章內容

脂肪酸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是一種壞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影響心臟健康,而棕櫚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
 
粟米油、米糠油、葵花籽油和葡萄籽油含有較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人體不能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如奧米加3及奧米加6。適量奧米加3有助孕婦及發育中的兒童的視網膜和腦部的發展。不過亦有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雖然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但同時可能會提高血脂受氧化和血管發炎的風險。
 
芥花籽油、初榨橄欖油及橄欖油含有較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減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及提高好膽固醇的比例,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花生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平均。
消委會發現市面售賣的部分調和油,即由兩種或以上的食油混合而成的食油,其名稱可能有誤導之嫌。一般在配料表較前位置的成份,佔產品重量比重較大。有部分食油名稱卻以較大字體標示含量較少的成分,或在包裝上只展示該成分的圖案。測試的大部分調和油樣本,配料表都顯示芥花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是主要成分,但名稱則以「初榨橄欖」、「花生」或「葡萄籽」等放在最前或以較大字體標示,消費者要留神。
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動物實驗發現,長期食用可能影響其生殖系統的發展。測試發現41款樣本含有1款或以上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但持續每日大量進食才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消費者毋須過份憂慮。
 
由於塑化劑可以溶解於食油中,所以消費者如習慣將食油盛載於自購的器皿時,要留意不要使用含塑化劑的塑膠容器。
煙點是指食油加熱後開始冒煙的最低溫度。一般來說,初榨橄欖油的煙點較低,會因高溫而釋放大量油煙,故只適用於低溫煮食,如製作沙律、涼拌及調校醬汁。其餘較常見的食油,例如花生油、粟米油、芥花籽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等,煙點在210℃至232℃之間,就較適合日常家庭的煎炒煮等烹調方法。
消費者亦要留意高溫煮食例如燒烤,炒,燻,焗的方式烹調含脂肪的食品時,亦會在食物表面形成苯並[a]芘。苯並[a]芘〔 Benzo [a] pyrene(B [a] P)〕一種有害污染物,研究顯示多種實驗動物經進食攝入的苯並[a]芘可引致胃癌,也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
食油應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照射,開封後盡量在2至3個月內用完。如果食油發出油膉味(rancid)或變酸表示該產品已經變壞。
 
 
資料來源:489期《選擇》月刊 (2017年7月17日)

【食得健康過肥年特集】更多文章: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